老一輩的人可能認為,孩子小時候胖點是福,正在生長發育期就應該多吃點飯,成人后再減肥也來的及。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一項調查報告顯示,中國肥胖兒童數量以每年8%的趨勢遞增。專家提醒,如果孩子體重平均增長值長期高于生長發育曲線(每年大于兩公斤),家長要及時干預。兒童肥胖是一種慢性病,長大后會出現全身代謝性疾病,甚至影響終身健康。
哪些原因讓“小胖墩”的身體成為成人慢性病侵蝕的對象?下面我們通過幾個典型案例,了解其背后深層次的原因。
成人慢性病侵蝕肥胖兒童健康
案例一8齡童出現高血脂
8歲的小佳(化名)愛吃雞蛋,平均每天要吃4個,中晚餐都吃雞蛋拌飯。身高1.1米的她體重已經達到了40公斤,還引發了高血脂。
醫生提醒,雞蛋的蛋白質含量高,過量食用雞蛋不但不會有益于健康,而且還會引發一系列的身體疾病,如高血脂、脂肪肝、肝功能異常等。應當均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
案例二10歲男童患上脂肪肝
10歲的小龍(化名)平均每半個月就要去吃一回洋快餐,他身高不到1.3米,體重卻已經達到了46公斤,經醫生診斷,小龍患上了脂肪肝、胰島素血癥,空腹血糖也超出了正常水平。
醫生提醒,現在市面上的洋快餐大多是由高熱量的食品和一些高糖分的飲料組成的,青少年過多地食用這些食品容易導致肥胖,一些快餐里還含有激素,會影響青少年正常的智力、性發育,應該盡量少吃。
案例三11歲男孩出現性發育障礙
11歲的“小胖墩”小帥,身高1.66米,體重卻有76公斤,超出了標準體重的50%。男孩兩只睪丸的容積平均值只有0.97毫升,這只是正常值9.17毫升的1/9,僅僅相當于七八歲男孩的發育水平。經醫生診斷,小帥因過度肥胖已經影響到性發育。
醫生提醒,青少年肥胖不但會影響正常的智力發育,引起高血脂、脂肪肝等生理疾病,也會造成自卑、自閉等心理疾病,還會造成性發育障礙。應當盡早就醫,調整飲食,進行行為、心理輔導。
4大錯誤觀念讓“小胖墩”增多
和人家的孩子比白胖,自懷孕開始就拼命增加營養,以美食為誘惑吸引孩子讀書……正是由于這些錯誤觀念,讓一些孩子最終走上“肥胖之路”。
誤區一:胎兒體重越重越好
“生個胖娃好養。”因為這個老觀念,許多準媽媽在懷孕期間鉚足了勁補充營養,各種營養品、高蛋白食品等來者不拒,結果因為營養過剩,不僅使孕婦體重過胖,而且導致胎兒的脂肪細胞分裂加速,脂肪細胞明顯多于正常的胎兒,出現先天性肥胖。“嬰兒如果在生命早期增重過快,將更容易在少兒期面臨超重的危險,也為孩子的健康埋下了深深的隱患。”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張路建議,孕期準媽媽們只需保持攝入適量的、營養充足且均衡的膳食,營養并非越多越好,胎兒體重也不是越重越好。
誤區二:孩子營養越多越好
“你看人家孩子,白白胖胖的多可愛。”在中國傳統的觀念當中,小孩子就該養得白白胖胖才健康,不少家長最喜歡在外比拼孩子是否白胖。
“在因肥胖前來就診的兒童中,近半數是由于過度喂養。兒童肥胖直接的影響就是在青少年時期也容易肥胖,而且易導致孩子脂肪肝、高血脂、智力和性發育障礙。”湖南省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康如彤建議,家長們過度喂養孩子,一味追求體重的快速增長會干擾孩子對飽的感覺,容易導致孩子肥胖。其實兒童飲食重在均衡搭配營養足夠,不需要過分補充。
誤區三:用食物來鼓勵孩子
“考上一百分就帶你去吃披薩。”許多家長喜歡用美食來鼓勵孩子好好學習,而過多食用洋快餐也使得許多孩子小小年紀就成了“小胖墩”。與此同時,長輩們愛孩子心切,總怕他們營養不夠,從膳食到營養品總覺得越多越好。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使得很多孩子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高熱量的食物和高糖分的飲料,許多孩子在過多食用這些食品的同時卻極少運動,就更容易導致肥胖。”康如彤建議,鼓勵孩子可以用更加健康的獎勵,如書籍或者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培養他們更高尚的情操。
誤區四:肥胖不算病
相當一部分家長覺得孩子胖胖的很可愛很健康,如果不是孩子因為肥胖出現各種問題,根本不會想到帶孩子去醫院治療。
“過度飲食、遺傳、內分泌失調、運動缺乏等許多原因都會導致肥胖,所以青少年如果出現肥胖,應盡早到醫院對肥胖原因進行判斷并治療。”張路強調,目前并不鼓勵對青少年進行藥物治療,主要還是加強對飲食的干預調整,進行心理輔導,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