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魔巖三杰”之一的何勇在一首歌里所唱的那樣,“我們生活的世界,就像一個垃圾場。”我們生活在一個被各種環境毒素環繞的世界——重金屬、殺蟲劑、除草劑、除蟲劑、增塑劑、溶劑、PVC、汽油添加劑、阻燃劑、石油副產品等。
這些毒素暴露會導致許多健康問題,包括激素紊亂、甲狀腺疾病、免疫力降低、化學敏感性、增加/多動癥、自閉癥譜系障礙、自身免疫性障礙、慢性疲勞綜合征、心臟病、癌癥、線粒體損傷等。為實現完全健康,必須消除來自你身體和周圍環境的毒素。
根據疾病控制中心關于人類暴露于環境化學物質的第四份國家報告,“大多數成年人和兒童積累了大量有潛在毒性的化學物質。”在第52個“世界地球日”之際,讓我們一起關注那些給“毒害”地球的因素,通過為地球“解毒”來“修復地球”。
2021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題為“修復我們的地球(Restore Our Earth)”
環境毒素影響的,歸根結底是人類自己
人類生產生活產生的毒素對地球環境造成破壞之余,歸根結底還是要反饋到人類本身。在功能醫學初級系列課程第二章《環境毒素與脫毒(生物轉化)——核心生理失衡》中就提到,環境毒素是現代人體內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會對人體免疫系統帶來破壞,以及給人體帶來的種種健康問題。
在這門課程中,王永健老師較系統全面的為我們介紹功能醫學研究所認識到的重要環境毒素相關知識外,還重點講解了人體最重要的脫毒方式——生物轉化的科學原理和具體方式。點此進入課程詳情頁>>>
#精彩課程內容預覽#
? 了解環境毒素蓄積或人體脫毒障礙所致的近十種最常見健康問題;
? 解讀八大類主要環境化學物的來源和途徑;
? 了解八種常見具有毒性或潛在毒性的環境化學物質;
? 學習人體最重要的脫毒方式——生物轉化的原理以及方式方法等內容。
在該課程中,還系統地為我們分析了環境毒素對人體免疫力的破壞作用。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人體共有八大系統,它們互相協同配合,來完成人類的生命活動。其中內分泌系統是非常重要的系統,也是一個比較脆弱的系統,容易受到環境毒素的干擾和影響。
在內分泌系統中,有一個對環境毒素非常敏感的器官,那就是"甲狀腺",近年甲狀腺疾病增多,與環境毒素就是有一定的關系的,因為我們現在接觸到的環境毒素比原來接觸的多得多。
研究還發現,即使是低劑量的暴露,如果時間足夠長,同樣能造成毒物在體內的蓄積而致病。而幾乎所有的慢性疾病,如認知缺陷和發育障礙、肥胖、糖尿病、子宮內膜異位、肌瘤、不孕不育、先天缺陷、心血管疾病都或多或少與環境毒素相關。
此外,大部分致癌物都來源于我們生活中所產生的環境毒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公布的清單,致癌物分為四類,其中確定會對人體致癌的1類致癌物就有120種。
所以,減少環境毒素的產生,歸根結底是為了人類自己。
為地球“解毒”,關注哪些方面
對地球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損害的毒素種類繁多,在日常生活中,就有一些常見的類型。為地球“解毒”,不妨先從下面幾個大方向著手。
無處不在的微塑料
塑料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但是它所遺留的問題卻是無解的。1950年代全球范圍內塑料的使用量為500萬噸,到2020年塑料已經猛增至3.3億噸。這些塑料不會消失,它會分解成越來越小的碎片,最終會變成直徑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它可能會擾亂整個生態系統。
微塑料并不是不動的,它會隨風飛揚、隨水漂流。空氣中攜帶的微塑料可以進入偏遠地區,據估計,平均每天每立方米有300多顆微塑料從城市飛向農村,在落地之前,它們最遠可以走95公里。
這些微塑料已經占據了世界的每個角落,現在連世界高峰珠穆朗瑪峰也淪陷了。科學家對登山路徑上的冰雪進行采樣,一路到達了海拔8440米的高度。在山脈和山谷采集的樣本中顯示出了大量的微塑料,這包括聚酯、丙烯酸、尼龍和聚丙烯纖維。
事實上,海洋中的微塑料問題更加嚴峻。科學家從環太平洋海溝附近的海鮮胃中發現了塑料纖維和碎片。2019年,對90多種的甲殼類動物進行分析,也發現了65種微塑料。甚至,在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10000多米深的地方進行海水采樣,也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
微塑料也隨著洋流到了北極,據2018年的一項研究資料,北極融化的冰芯每立方米有數百萬個微塑料。研究小組確定了這些微塑料的類型,它們是用于包裝材料的某些塑料、用于油漆或纖維的其它塑料。
其實,人類每年也會攝入大量的微塑料。2019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人平均每年消費39000到52000顆微塑料,它們大都來自食物中,例如魚、味精、鹽等。
發表在《自然食品》中的一項研究更為可怕,嬰兒奶瓶中的塑料制品也會脫落出微塑料,在40攝氏度的時候每升水大約有100多萬顆。
相關閱讀
塑料:沉默的內分泌“殺手”!警惕7類成分,減少糖尿病、癌癥等疾病風險
塑料對人體的危害已經被許多科學研究所證實,我們應該立即采取行動,不要再讓成堆的塑料垃圾危及后代的安全了。在2020年初的時候,我國加入了120多個國家的行列,**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我們相信,未來,“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的**將會被在全球范圍內被逐步兌現。
不斷加劇的重金屬污染
飲用水中檢測到鉛、某些魚類體內含有高水平的汞、大米中發現令人擔憂的砷……重金屬因其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影響引起了全球關注。
時至今日,重金屬污染已是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之一。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在全球變得普遍,生長在這些土壤上的植物表現出生長、性能和產量的下降。
在工業工廠密度高的地區或交通繁忙的道路附近種植蔬菜,會使作物受到嚴重的重金屬污染。用廢水灌溉農田也會使農田受到重金屬的嚴重污染,從而使那里種植的蔬菜積累重金屬。
重金屬還可以通過冶煉廠、燃煤工廠、垃圾焚燒廠和采礦廠的排放物、煙草煙霧以及舊房子的油漆和管道進入空氣。以煙草煙霧中的重金屬為例,重金屬可以從煙草中傳遞到煙霧和煙霧的凝結物中。鉛和鎘是香煙煙霧中排出的兩種重金屬。在流行病學研究中,鉛和鎘分別與包括腎癌和肺癌在內的人類癌癥有關。攝入、吸入或皮膚接觸都可能讓有害重金屬進入體內。少量的重金屬會隨尿液排出體外,剩下的大多數重金屬會附著積聚在各種組織以及骨骼和血液中。長期接觸重金屬會影響中樞神經功能,導致精神障礙,損害血液成分,并可能損害肺、肝、腎和其他重要器官,引發多種疾病。
尤其是對兒童和未出生的嬰兒,重金屬的危害尤其惡劣:嬰幼兒身體快速發育,會受到重金屬毒素的干擾,導致生長問題、學習困難、記憶障礙、神經系統損傷和行為問題,如注意力缺陷多動癥或多動癥,過度暴露則會導致不可逆的腦損傷。
要精確追蹤特定重金屬對人體造成傷害的含量也并非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專家們很難就什么是這些元素的安全數量達成一致。例如在美國的標準中:2016年,FDA曾提議將嬰兒米粉中的無機砷含量限制在百萬分之一,2013年又提議將蘋果汁中的無機砷含量限制在十億分之十,即聯邦飲用水砷含量標準,但兩項限制都沒有最終敲定。
重金屬已經被人類使用了數千年。雖然人們早就知道重金屬對健康的若干不利影響,但我們與重金屬的接觸仍在繼續,在世界某些地區,特別是在較不發達國家,這種接觸甚至還在增加。不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工業發展都是不可持續的,從長遠看必將導致經濟的崩潰。所以,“修復地球”,重金屬的治理必不可少。
為地球“排毒”,從小事做起
對于地球環境的“修復”,已經有許許多多的地區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污水處理、重金屬土壤改造、廢氣治理、塑料包裝廢除、環保產品研發……
銅仁探索土壤治理新路**耕地安全:
巨菌草“吃掉”土壤中的重金屬
對于普通人來說,個人的力量雖然微小,但積水成川,只要每一個人都積極行動起來,就會讓我們的地球變得更加美好。愛護我們的地球,減少對地球的“毒害”,請從下面這些小事做起。
1、綠色出行,低碳生活。
多利用公車、地鐵、電車等公共交通工具,既可節約汽油,又可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帶來的大氣污染,還可以緩解交通堵塞。有私家車的人盡量使用無鉛汽油,因為鉛會嚴重損害人的健康和智力。
2、做好垃圾分類。
單獨投放有害垃圾,分類投放其他生活垃圾。
3、和一次性說再見。
少用一次性餐盒和一次性筷子,養成自備餐具的習慣,實在要叫外賣的話,也請選擇不要餐具。
4、減少塑料制品使用。
購買東西時少領取塑料購物袋,上街購物時帶上布袋子/環保袋/菜籃子。
5、選擇使用環境友好型產品
日常生活中,難免會使用到化工產品,購買相關產品時也很少會留意產品是否綠色環保、對環境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