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該校負責人看來,決定的出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已連續多年面臨大學生就業壓力過大問題,作為中國發展驅動力的制造行業卻遭遇無法招到高素質工人的“用工荒”。如此困境與長久以來在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上的“短腿”無疑有直接關系。從需求看,當前新增勞動力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仍十分突出,其中突出的矛盾,從短期來看,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技術技能人才供給不足的矛盾。從中長期來看,就是產業加速轉型升級與高級技術技能人才匱乏的矛盾。
近十年來,職業技術教育雖然在我國取得快速發展,中職教育與普高已規模相當,高等職業教育也占據半壁江山,但接受職業教育的人社會地位卻不高,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在用人單位那里遭到就業歧視的案例屢見不鮮,從學生自身、家長到社會各界,普遍對藍領工人存在著偏見。職業教育低人一等的印象亟待打破。北京晟宮職業培訓認為:此番中國教育改革信號無疑將對中國職業教育的“雞肋”狀態予以修正。職業教育將成為未來高級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切入點。
中國職業教育重回舞臺
從2010年到2012年,中國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從10864所增至12663所,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從816萬人增至2114萬人,中等教職工數從96萬人增至119萬人,承認高等教育在校生從536.04萬人增至583.11萬人,而成人高等學校數和成人高等學校教職工數量卻連年遞減。由此對比可見職業教育在我國發展勢頭迅猛。
但任何一種教育形式的發展成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職業教育的發達與否更與該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現代化程度息息相關。從近百年世界發達國家發展史、工業化進程看來,經濟轉型升級與職業教育密切相關。
發達國家在職業教育發展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以世界大經濟體之一的加拿大為例,高中技術職業課程可為一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打下堅實基礎。加拿大的高中分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學校,技術、職業教育還被列入高中選修課,學生可以學到木工課、烹飪課、汽車維修等豐富的技術知識并加以實踐,學生在高中畢業后還可進入職業學院繼續深造。
我們需要借鑒先進經驗,治愈沉疴已久的“高分強迫癥”,懂得尊重生命的個體差異和社會的多元需求,讓職業教育學校也能成為創新型、操作性人才的搖籃。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應以就業為導向,并尊重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