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某高校的學生跳樓事件,“抑郁”又成了教育圈的熱詞。近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今后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抑郁癥納入高中和大學體檢”隨即引起全社會熱議。
要區別的是,抑郁癥狀不等于抑郁癥。抑郁癥狀意味著很多學生存在低自尊、負面情緒、無法感知到快樂等問題,而確診抑郁癥往往需要更加嚴格的醫學診斷。不過有數據表明:有很高比例的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遭到抑郁情緒的困擾。無論父母還是教育工作者,關注青少年抑郁都應當成為必修課。
今天,小編和你一起走進“青少年抑郁”這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父母眼中的抑郁-
“家長不關注孩子心理、藐視孩子的抑郁”,這并不準確。
家長之所以對孩子的心理問題不關注,是因為在家長眼中,值得煩惱焦慮的事更多,工作、職場人際、經濟壓力、家務、照顧老小……隨便哪一件都是駱駝背上的稻草,自然覺得孩子的難過不足掛齒。
他們無法理解的不是抑郁,倘若一個孩子的抑郁來自于“父母雙亡”這等級的原因,他們當然理解。
他們無法理解的是,遇到這么簡單的一件小事,怎么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
-如何預防孩子心理問題-
孩子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不僅要身體健康,而且要心理健康。
而現如今,孩子孤僻,抑郁,自卑,依賴,逆反等比比皆是,時刻影響著孩子的未來。家長是孩子的首要責任人,學會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和他交流和他溝通,從小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盡量讓孩子心理健康呢?
營造溫馨的家,家庭成員的和諧完整,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快樂學習,快樂玩耍。家長的期望不要過高。
●重視與孩子的溝通,做忠實的耳朵。
●更多興趣更多伙伴,參加集體活動,鼓勵孩子獨當一面。
●不要過于溺愛,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
綜上所述,我們不應該一味的追求高分的成績,也應該同時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家校聯合孩子才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