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未來就在前面,但當我們轉身,一樣會看見悠久的歷史為我們積累了雄厚的資源。只有能夠在這兩者之間從容穿行,才能夠真正具有創造力!”
01課程預告
課程主題:《從文物解讀中西文明交流與絲綢之路》
授課老師:余隋懷教授
上課時間:2020年6月13-14日
02老師介紹
余隋懷 教授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
教育部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后承擔國家“十五”、“十一五”以及“十二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和“863”項目十余項
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60余篇,出版著作4部
近年來完成的科研項目主要涉及航天(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九號等)、航海、航空、交通工具及機械裝備工業設計等領域。
從事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多年,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文化創意產品的文化特征分析與創意產品開發、文創產品產業鏈構建研究與成果轉化、中國傳統文化與產品融合方式等方面,先后完成了北京故宮文創產品研發、陜西歷史博物館文創產品研發等項目。
03課程大綱
6月13日課程大綱:交融東西-從文物解讀中西文明交流與絲綢之路(從仰韶到漢)
一、遠古時代的制器
1.陶器的發明
2.文字的誕生
3.殷商時代的中原與異域接觸
二、西周文明的誕生
1.周原的考古發現
2.中華文明形成的初始之地
2.青銅器
3.西周的中外交流證據
三、秦制的見證
1.兵馬俑的特點
2.秦兵器的冶金技術
3.義渠戎的車與兵馬俑中的銅車馬
4.文物中體現出的秦制
5.長城與直道
6.秦漢雕塑與羅馬雕塑的異同
四、鑿空西域
1.絲綢之路的時空起點
2.絲綢與織絲科技
3.中西文明的大交流
4.宗教的興起
5.獨尊儒術
6.漢代以人為本的理念
7.漢代的科技
6月14日課程大綱:交融東西-從文物解讀中西文明交流與絲綢之路(從漢到唐)
五、民族大融合
1.胡風漸勁
2.相互融合
3.外來宗教的影響
4.絢爛的歌舞
5.一個小女孩的厚葬
六、盛唐氣象
1.唐長安城的地位及城市規劃
2.《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胡人
3.器物中的“胡風”
4.唐代金銀器的外來工藝與裝飾
5壁畫中的外來文化
6.唐代宗教
7.中國對外的影響
七、繼承與創新
1.如何繼承與創新
2.優秀案例
沉淀人文底蘊 拓展國際視野
旅行家2期班火熱招生中,歡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