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非常榮幸能夠給大家介紹俄羅斯這個國家以及圣彼得堡這座城市,作為一個旅居俄羅斯20余年的“老油子”來說,沒有什么能比給大家科普和推薦這座城市更能讓人興奮的了,那么閑話少說,接下來就讓我們“神游”俄羅斯,“神游”圣彼得堡一番吧!
俄羅斯,是一個我們并不陌生的國家名字。其國土橫跨歐亞兩陸,國土面積達1710萬平方公里,約為地球陸地面積的八分之一。而作為全世界領土面積最廣袤的國家,其各種資源儲存量更是驚人,其擁有全世界最BIG(廣告法不允許出現該類詞匯,敬請諒解)的森林儲備和含有約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湖泊;同時也擁有全世界最BIG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同時也是世界上最BIG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俄羅斯為世界大國之一,為認定的擁核國家,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G20、亞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歐安組織、世貿組織和金磚國家成員。它也是獨聯體、和歐亞經濟聯盟創始成員。俄羅斯也是世界八大工業國之一,但因2014年吞并克里米亞而被暫停成員身份。俄羅斯也曾是歐洲委員會成員,因2022年俄羅斯對烏克蘭實行“特別軍事行動”而導致失去此地位。
對于俄羅斯、前蘇聯、沙皇俄國的歷史就不必做太多的贅述,畢竟咱們不是在上歷史課,那么咱們就從留學的角度去看一看這個國家、這座城市值不值得成為您的留學目的地。
高中時代我們的歷史課本就曾提到過,清朝末年沙皇俄國曾是侵略我國的“列強”之一,而在現代又曾作為世界的“兩極”之一,單單從其科技水平與文化藝術的層面來說,這個國家曾屹立于世界之巔,后期因政體、經濟以及各種社會問題,前蘇聯分崩離析。而我們要做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同時“師夷長技以制夷”,要知道蘇聯與沙俄的崩塌并非由于其科技或文化落后,而是政體與政策所導致,并不能一味的吹捧,也不能一味的貶低。辯證的去看待,不要一味的強調“民族問題”,深化民族矛盾,要知道我們作為留學生,更多的是來學習其先進的文化與科技用以建設祖國。
下面就按照歷史的時間線,捋順全時期俄羅斯的高校發展脈絡。
圣彼得堡這座城市在羅曼諾夫王朝(沙俄)時期建立,傳奇沙皇彼得大帝一聲令下,國家機器開始轉動,整座城市拔地而起。最初這座城市的建立是為了與北方強國瑞典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作為要塞與堡壘而存在,但在后來彼得大帝愈發喜愛這個河流眾多、風景優美的城市,于是“皇帝動動嘴,太監跑斷腿”,都城便遷至了圣彼得堡。
彼得大帝與葉卡捷琳娜二世大帝(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一看電視劇《葉卡捷琳娜大帝》,這部半紀錄片形式的電視劇記錄了傳奇女沙皇的一生,其美艷動人的臉龐和鐵血治國手腕一定能征服您)作為“唯二”的大帝(有玩笑稱普京也為“大帝”,以表彰普京對俄羅斯的巨大貢獻),其二人有一個共同特點那便是重視教育,彼得大帝早年間深知自己的國家在科技進步與軍事發展上已經表現出了疲態,便化名喬治趕赴荷蘭進行學習造船技術,與此同時其親眼目睹了西方由于“文藝復興”運動而展現出的勃勃生機,自此彼得大帝意識到“教育”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它直接影響了國家未來的發展與走向,在此前提下,“圣彼得堡國立大學”正式被批準建立(關于圣彼得堡國立大學的信息在專題課程中有詳細講述),在此時期更多的學校披著“皇家”的外衣正式成立,為沙俄時期教育的推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時至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這一政策得到了更深層次的落實,赫爾岑國立師范大學與俄羅斯國立礦業大學等一眾高等學府(在專屬課程中均有詳細介紹)也分批落成。赫爾岑大學的前身是孤兒院,專門為貧困家庭、身體有缺陷人群、孤兒等弱勢群體建立。從這些個政策便可看出沙俄時期的教育已逐漸向普通民眾開放,“高等教育”在沙俄時期便已得到了上層統治階級的認同,而同時期的清政府依舊“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對于同時期的清朝來講,連吃飽飯便是不易,更何況是教育,對底層民眾來講高等教育是一件“可望而不可求”的美夢。而俄羅斯國立礦業大學也在這一時期建立,其建立之初的目的便是能夠為國家工業化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也讓俄國順勢搭上了工業化的列車,為其成為“近代列強”打下了堅實基礎。時至今日,俄羅斯國立礦業大學已經在QS礦業類專業排名穩居第三位,試問一所擁有近兩個世紀校史的名校,誰又能否認其歷史、現今的地位呢?
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羅曼諾夫王朝落幕,蘇維埃紅色政權登場。我國早年間工業、軍工體系大量繼承和借鑒了“蘇聯制造”,其皮實耐造、成本低廉的特性至今為止仍為世人所津津樂道,世界聞名的坦克T-34、卡拉尼什科夫系列槍械到現在為止仍不過時,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百度我國“八一杠”“五六沖”“40火”等一眾槍械,均是借鑒模仿蘇式槍械而來。至今為止我國仍未完全擺脫蘇式制造的陰影,原因何來?因為他太“香”了,設計思路“骨骼清奇”,制造簡單實用,這僅是從軍事制造,民用發電等各行各業遍布“蘇聯制造”。在此基礎上我國進行各種“魔改”,學習、借鑒然后超越一直是我國的拿手好戲,因而赴俄留學學習理工類專業,相對而言更適合回國后快速融入到我國現有的工業體系當中。當然有些朋友會說蘇聯的東西已經落后了,在當年或許是一枝獨秀,現在已經不行了,那么試問“火箭發動機”、“圖160”、“鈦合金加工”、“磁流變拋光”等一眾黑科技,哪怕蘇聯沒能斗過美國,蘇聯解體的第一時間搶技術、買人才的不正是中美嗎?因而錯的或許是政府或許是政體,但絕不是技術。這個國家所具有的的科技潛力與底蘊依舊存在,盲目的民族主義只能是另一種形式的“閉關鎖國”。
言歸正傳,為什么要選擇俄羅斯留學已經說了個七七八八,那為什么選擇圣彼得堡呢?因為便宜,因為他太**便宜了(抱歉實在太便宜沒能控制住情緒)!以圣彼得堡國立礦業大學為例,學費均價在4-6萬人民幣/年左右,而與其對標的QS排名接近的美國、澳大利亞大學來說約等于“免費”,因為對標的兩所院校學費每年約為30萬人民幣/年!中國礦業大學于2023年在疫情結束后來訪圣彼得堡國立礦業大學,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只有兩所學校水平程度相仿時才有交流參訪的資格,那么我想,后面的就不需要再過多的贅述了吧。因而我們可以在不為個人和家庭帶來過多經濟負擔的同時完成留學的夢想!
經濟問題不作為考慮的主要因素?好的,換一個思維,從國家政策與留學安全問題上切入。首先根據我們長期居住以及生活的經驗來看,中俄未來前景廣闊,兩個同樣在世界上“沒有什么朋友”的“難兄難弟”勢必聯手對抗來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壓力,在大勢的要求上,兩國必須友好,不論過去曾有什么樣的民族和國家矛盾,現在必須友好,在這一前提下我們作為留學生就會很舒服,不會被當做“二等公民”甚至是“人下人”。在這邊,中俄相互尊重是主旋律,即便有個別的俄羅斯人不喜歡甚至是討厭中國人,丟在人群中也會被迅速的淹沒,不論在哪里,個例總會是有的。總而言之俄羅斯留學社會環境相對穩定,對中國留學生相對友好。從安全的角度來講,我們在電視上幾乎是沒有看到過俄羅斯“校園槍擊”類似的新聞,戰斗民族的熱心腸與戰斗屬性舉世聞名,在需要的時候向路人尋求幫助,俄羅斯人總會熱心腸的來幫助我們。
還有一個方面,便是國家戰略層面了。自2022年俄烏戰爭以來大量亞歐美等外地企業因制裁而退出俄羅斯市場,東方“神秘力量”立刻華麗登場,在大規模搶占俄羅斯市場的同時為兩國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汽車產業“中國制造”已大范圍在俄羅斯市場鋪開,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公司也與中石油、中石化簽訂了大量合作合同,以上一系列的政治、經濟層面的合作離不開俄語專業類人才的支撐。俄語作為小語種,其相關人才相對較少,因而也給予了我們留學生大量的就業機會與就業崗位。
還有一個要講的,便是藝術類專業了。對藝術類留學俄羅斯甚至比對理工、文科類留學更推薦,俄羅斯芭蕾舞舉世聞名,俄羅斯優秀鋼琴家更是比比皆是,俄羅斯自成一派并擁有完善的藝術教學體系,這也需要感謝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大帝,她能被稱為大帝的原因是文治武功乃至藝術修養均傲視天下。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冬宮”(位于圣彼得堡)在過去就是沙皇的私人博物館,沙皇親自下場,推動俄羅斯民族藝術發展,使得俄羅斯文化藝術時至今日得以獨步天下。而其學費平均也僅只有6萬人民幣左右/年。從性價比與教學質量而言,放眼世界無出其右。在圣彼得堡市藝術相關類院校有圣彼得堡國立音樂學院(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國立音樂學院)、瓦崗諾娃芭蕾舞學院(世界殿堂級芭蕾舞學院)、列賓美術學院(世界殿堂級美術學院)、穆希娜工業美術學院(世界殿堂級工藝美術學院)、圣彼得堡國立文化藝術大學、俄羅斯赫爾岑國立師范大學(俄羅斯最古老的師范大學)、圣彼得堡國立戲劇學院、圣彼得堡電視電影學院等。
講述了許多,卻依舊不能準確的描述這個國家、這座城市,他總能在你以為你已經了解了的時候給你驚喜。更多的資訊請及時聯系對接老師獲取!
留學俄羅斯,來親身感受“戰斗民族”沉浸式體驗俄羅斯文化對您帶來的全方位的知識沖擊!
愿我們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斷地發光發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