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痛經屬于婦科常見的一種現象,特別是當代年輕女性,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也不正常,很多女性多多少少都會被痛經困擾。輕則虛弱冒汗,嚴重時可給女性身心都帶來極大的痛苦,所以當出現痛經現象時要及時治療,而治療痛經要注意辯證論治,按中醫辯證來分型,它有幾種類型,要注意對癥調治。那么痛經的中醫辯證分型具體有哪幾種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氣滯血瘀癥:這類型的痛經女性主要是由于平時個性抑郁、長期肝氣不舒,從而導致肝氣郁結在內,無法調達,屬于氣的原因引起的,主要就是國灰氣滯而引起血瘀,導致痛經發生。
2、寒凝血瘀癥:多是由于飲食不當引起的,如平時好吃冰冷、寒性類食物,從而導致子宮內經血凝滯不暢,或是在身體較虛弱的時候,受到寒濕風冷之邪侵入到體內,從而造成氣血凝滯,引發痛經。
3、濕熱瘀結癥:有一些女性平時飲食豐盛,重口味好吃油膩食物,就易造成脾胃濕熱,或是由于外界的濕熱而影響到體內,從而導致變成濕熱的體質,當濕熱流注在子宮時,阻滯氣血就會引起痛經;另外對于這種類型的氣滯血瘀癥是由于肝氣不舒引起的,如果肝郁引起脾虛還可造成濕的產生,時間長了和熱結合,也會變成濕熱瘀結癥的。
4、胞宮虛寒癥:女性本身子宮是虛寒型的,這類多是由于先天遺傳、多胎產、房事過勞等引起,導致身體損傷到子宮與腎氣,從而也會造成痛經。
5、氣血虛弱癥:女性平時如過于勞累或是大病后,本身又脾胃較虛弱,加上后天營養不好,就會導致氣血變差,導致沖任、子宮失去濡養,從而形成氣虛血滯,無力流通引起痛經。
6、肝腎虧損癥:當女性存在有肝腎虧損,就會有精血不足現象,從而可造成沖任、子宮失去濡養,也會引起痛經。
痛經的中醫辯證分型主要有以上六種,所以當女性有痛經現象時,要注意根據自己的不同證候來選擇合適的調治方法,痛經分型不同其病因及調理方法也是不一樣的,所以當女性有痛經現象時,調治時一定要面診中醫,辯證后再對癥調理,這樣才能取得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