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艾灸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外治方法,如果您真的把艾灸掌握好了,自己就可以調理很多疾病。但有些人根本就不是很了解艾灸到底對我們有什么作用?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提起艾灸的起源,那實在是太悠久了。《莊子》里面提到過“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孟子》里講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茍為不蓄,終身不得”,可見,春秋戰國時期艾灸的療法已經比較成熟,而且還有了陳艾的用法。我們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自不必說,而漢墓出土的早于《黃帝內經》的中醫古籍《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基本上就是艾灸的專著,這說明早在中醫的經絡理論還處于沒有發展到十二條經脈的初級階段,灸法就已經是主要治療方法之一了。
艾灸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1、溫經散寒
專門解決“冷痛”的問題,人的生命活動有賴于氣血,氣行血則行,血行得溫,所以寒則氣收,熱則氣疾。艾條或艾絨以其熱力通透,溫通經絡,透達臟腑,起到溫經散寒的作用,更能以熱引熱,引出體內真陽。
2、通經絡
身體有痛,痛的原因中醫總結為“不通則痛,不榮則痛”。艾灸有非常好的通經絡的作用,能夠調和氣血,疏通經絡。
3、調經、治痛經、治腹部冷痛
艾能溫經脈止痛,尤善調經,中藥學上認為艾為治婦科下焦虛寒或寒客胞宮之要藥,與香附、當歸、白芍等合用,為古方“艾附暖宮丸”。
4、治療虛寒性出血
治療虛寒性出血癥很好,尤其是婦科崩漏下血,也可以治療血熱妄行出血癥。
5、扶陽、升陽
艾為純陽之物,在督脈上作督灸,是很好的扶陽方法,由于陽氣虛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虛下實,氣虛下陷《靈樞·經脈》篇云:“陷下則灸之”,故氣虛下陷,臟器下垂之癥多用灸療。因此,灸療不僅可以起到益氣溫陽,升陽舉陷,安胎固經等作用,對衛陽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
6、調節陰陽平衡
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而陰陽失衡人就會發生各種疾病。艾灸可以調節陰陽補益的作用,從而使失衡之陰陽重新恢復平衡。古人認為陰平陽秘,不生疾患。
7、保健調理 延長壽命
保命之法,艾灼第1。正所謂“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艾灸有回陽救逆的作用在古書上就有記載。氣陰兩脫急取神閼、關元艾灸以回陽救逆。陽氣虛弱不固,輕者下陷,重者虛脫。艾葉性屬純陽,火本屬陽,兩陽相合,可益氣溫陽,升陽舉陷,扶陽固脫。調節免疫,延年益壽。
不同癥狀,不懂穴位怎么灸?
其實,艾灸,不懂穴位沒關系,找到對應的反射區域,艾灸也能發揮效果!
1.月經問題:灸腹部、腰部
很多女性來月經的時候會有痛經、血塊等這樣那樣的困擾,這類問題需要艾灸腹部及腰部。
灸腹部,溫暖子宮;灸腰部(腎的位置),補腎氣;兩者結合,就可以溫腎暖宮,宮寒問題也會得到改善,這時候女性的月經問題就能得到緩解。
一般在連續灸1-2個月后,女人氣血就暢通了;一段時間后調好女人經血少和痛經,恢復正常月經,皮膚變得細膩光滑逐漸恢復彈性,色斑皺紋減少,心煩氣躁現象好轉,就連閉經三五年左右的人,調理后月經也能回來
2.胸部問題:灸背部
女性胸部發育不好,乳房比較小,易松垂,可以灸一灸兩胸之間的膻中穴。這是女性任脈上的一個穴位,這個穴位氣足了,胸部就挺起來了,乳房也就挺拔了。
哺乳以后的女性也是一樣的,灸了膻中以后,喂奶導致的胸部下垂的情況也會好很多。
堅持1-2月,通經活絡,增生、炎癥、囊腫問題緩解,氣血循環通暢,胸部挺拔,能有效解決乳房下垂等問題。
現在很多職業女性比較忙,抽不出時間去養生館做按摩,所以可以在家做艾灸,前胸不好灸,可以灸乳房的投影區域,灸完以后,你會發現乳腺增生會有好轉,而且乳腺通暢以后月經也是很通暢的。
3.婦科問題:灸臀部
臀部有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八髎穴。
平時堅持艾灸這個穴位,或者是沒事的時候用雙手搓至發熱,你就會發現婦科的炎癥會緩解的很好,盆腔炎、盆腔積液這些問題都可以得到一些改善。
婦科炎癥等均為濕邪入侵,艾葉自古就是祛邪氣之物,一般連續2個月左右,炎癥消失,疼痛減輕,墜脹感消失,白帶問題好轉,女性面部起色好轉,整個人精、氣、神十足。
4.有便秘、腹瀉或者泌尿系統問題:灸臀部
臀部也是我們腸道的一個反射區,多灸臀部可以提高免疫能力,便秘、腹瀉可以得到較好的改善,泌尿系統的秘感也會少復發。
堅持艾灸7天,就會感覺大便通暢,連續灸臀部1個月,人感覺輕松暢快,口臭消失,臉色暗黃、長色斑都會減輕。
5.頭面部問題:灸腳部
頭面上的問題,可以灸腳心,引火下注。首先是頭面上的火,其次就是胃火,口腔有味道,甚至有口臭,還有寒包火,都可以通過灸我們腳下的涌泉穴,引火下行,火下去以后,腎寒就緩解了。
腎是不能寒的,腎寒以后,眼睛都會有黑圈圈,紫色的黑圓圈那就是血液循環不好,咖啡色的黑眼圈則是腎寒的表現。
連續灸1個月,黑眼圈,皺紋,眼袋都會好轉,越灸氣色越好,人的皮膚水嫩光滑有彈性,光澤度提升。
6.手腳冰涼:灸手腳心
手腳是人體循環的遠端,手涼腳涼的人可以多灸灸手心和腳心。艾灸遠端的穴位,可以讓指端、末端的循環更好,就不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癥狀。
艾灸手腳心,直接打通末端氣血循環,連續灸一周就會感覺人手心腳心熱乎,晚上睡覺暖和快,面色紅潤,精力充沛。
7.肩頸問題:灸手背
頸椎或者肩關節有問題可以灸手背。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這個中間的手背上,是我們肩和腰的反射區,所以平時頸椎病發的時候,可以灸這個位置,也可以按按手指尖第二和第三關節,兩個手相互按,做完以后你會發現你頸椎、腰椎都好多了。
多灸手背,可以讓長期看電腦、坐辦公室的人肩膀不那么僵硬,但是如果頸椎受了寒,那就還要加其他位置灸,手背僅僅是針對僵硬的情況。
8.脾胃問題:灸三陰交
我們還可以灸位于腳踝四指的三陰交,這個穴位處在肝脾腎三個陰經交匯處,常灸這個穴位可以達到健脾合胃,疏肝理氣的作用。平時我們可以多灸一灸三陰交,這樣對身體很好。
健脾和胃,疏肝理氣,人變開朗了,精神好,胃口好,吸收好了,肝郁引起的月經不調,有血塊也會好轉。
現在艾灸治療的疾病的范圍,除了擅長的寒證,也擴展到了其他領域。因為艾灸可以使得經絡通暢,如果由于風、寒、暑、濕、燥、火等外因的侵襲,導致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癥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因此現在也越來越多人開始學習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