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工作是代表國家進行對外交往,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了解對方,宣傳自己。
英語已成了世界通用語,“Lingua Franca”。通過學習和掌握外語,了解外國,學習外國的先進科學技術、管理經驗,準確地介紹中國,擴大交流與溝通,提高自己的水平和素質,為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而服務,同時也能改善自己的物質生活水平。
學習外語,須注意的兩個問題:
一、 擴大知識面
二、 注意政治
一、擴大知識面 Broaden the Horizon of Knowledge
學習外語,不能只學語言,而要掌握各方面的基本知識,政治、
經濟、軍事、文化、社會、法律、科技、宗教、醫療衛生等各個方面。要緊跟時態的發展,隨時熟悉和掌握有關的知識和詞匯。舉例:
(一)政治時事方面
與我國建交國166國,聯合國成員 191。
甲午戰爭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馬關條約 Treaty of Shimonoseki(1895)
明治維新 Meiji Reform
靖國神社 Yasukuni Shrine
小泉純一郎首相 Prime Minister Junichiro Koizumi
朝鮮半島的非核化 Denuclearization of Korean Peninsula
輕水反應堆 light water reactor
伊拉克問題
什葉派 Shiites
遜尼派 Sunnies
庫爾德族 Kurds,Kurdish
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禽流感 Avian(Bird) Flu
颶風 Hurricane
臺風 Typhoon
海嘯 Tsunami
(二)經濟
積極的財政政策 proactive financial policy
穩健的貨幣政策 prudent monetary policy
第三產業 tertiary industry
第一產業 primary industry
資不抵債 insolvent
CEPA(對港澳)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外包 outsourcing=obtain goods or services by
contract from an outside supplier
股票的首次公開發行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
數碼鴻溝 digital divide
物流 logistics
假冒偽劣 fake (counterfeit) and shoddy(sub-standard) goods
(三)宗教
佛教 Buddhism
大乘 Great Vehicle( Mahayana)
小乘 Little Vehicle(Hinayama) (or Theravada)
阿彌陀佛 Amitabha( Sanskrit)
意謂“May Buddha preserve us, merciful Buddha.”
南無阿彌陀佛 Namo Amitabha (Blessed be or Glory to Amitabha)
觀世音 Ava Lokitesvara or Goddess of Mercy
羅漢 Arhats
天王 Lokapala
文殊 Manjuori
普賢 Samantabhadra
韋馱 Veda
基督教 Christianity
分天主教Catholicism;
耶蘇教即新教(Protestantism);
東正教 Eastern Orthodox(俄羅斯、中亞、東歐),教堂為church
伊斯蘭教(即回教)Islamism, Muslims
教堂為mosque
道教 (Taoism)
儒教 (Confucianism)
猶太教 Judaism
教堂為synagogue
(四)港澳用語
黑社會 triad
紫荊花 bauhinia
按揭 mortgage
杯葛 boycott
(五)醫療衛生
健忘癥 amnesia
老年癡呆癥 Alzheimer’s disease
精神分裂癥 schizophrenia
核磁共震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避孕套 condom
基因 DNA
(六)英、美的不同
英美兩國的社會、文化習俗不同,由此而產生不同的詞匯和用法。例如:美國人的用語中有一個詞:“Monday-morning quarterback”。 “ Quarterback” 是橄欖球隊中的后衛,負責指揮本隊的進攻。橄欖球賽一般在周末舉行,球隊往往于比賽后的星期一召集隊員對上周的比賽進行總結,由“quarterback”來評議上周進攻中的優缺點。因此,“Monday-morning quarterback”就轉化為“事后諸葛亮”或“放馬后炮”之義。
又如,“ Dormitory ”一字,在英美均指“宿舍”。不同的是,英國人是指“宿舍房”(a room);美國人是指“宿舍樓”(a building)。因此,當一位美國教員對英國教員談起,在美國大學里,男女學生都睡在一個dormitory里,英國人感到十分驚訝,因他對“ dormitory ”一字的理解是“同一個房間”。
又如,英國國名的全稱是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英國的簡稱是Britain or U.K.因此, “Britain” is greater than “Great Britain”, & still greater than England.
“Pavement”英國人指“人行道”,美國人則指“大街”(Public thoroughfare)。“假期”英國人叫“holiday”,美國人則指 “vacation”。 “足球騷亂”,美國人叫“football holiganism”,英國人則叫 “soccer riot”.
二、必須注意政治
我們是中國人,需要介紹和宣傳中國,維護祖國的尊嚴。我們要注意自己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敏感。外事工作者更是如此。周總理對外事工作者的要求是:“站穩立場,掌握政策,熟悉業務,嚴守紀律”。
目前,在臺灣問題上的斗爭十分激烈,我們必須注意維護“一個中國”的立場,盡量避免引起“兩個中國”“一中一臺”“臺灣獨立”含義的譯法。
例如,“中國大陸”應譯成“China’s mainland”,不要用Mainland China”。
對“臺灣”的提法,好是“中國臺灣”,即“Taiwan, China”。在APEC等國際組織里,“香港”的名稱是“Hong Kong, China”(中國香港)。臺灣的名稱是“中國臺北”“Chinese Taipei”。APEC有21個成員,其中包括香港和臺灣,因此不能說21個成員國,而只能稱21個經濟體(economies),21個member economies.
“臺灣問題”不要譯“Taiwan issue”,而應稱“Taiwan question. ” 臺灣不是一個“issue”,而是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question”. The Taiwan question has been made an issue by the Americans.
注意中美聯合公報中,“承認”一詞的英文: “The U.S.A recognizes the Government of PRC as the sole legal Government of China.”(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The Government of the U.S.A acknowledges the Chinese position that there is but one China and Taiwan is part of China.”(美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Acknowledge”是“認識到”,與“recognize”不同。
“國籍”是“nationality”。“民族”不是“nationality”,而是“ethnicity”。56個民族應為56個“ethnic groups”。漢族不能譯“Han nationality”, 應為“ethnic Han”。民族政策是“policy towards ethnic minorities.”
“國內外”與“海內外”有區別,一個是“at home & abroad”,一個是“at home and overseas”(包括港、澳、臺)。華僑是Chinese nationals(中國籍的華人)。華人是overseas Chinese(包括美籍華人)。
“唯一合法政府”應譯為“sole legal government of China”。“合法”一詞應譯為“legal”,意謂“sanctioned by law or in conformity with the law”。其他用語均不夠有力,如“lawful”,其意close to “allowable or permissible” or to “rightful or proper”。 “Legitimate” 更不妥,因為it only implies recognition or acceptance by custom, tradition or the proper authorities or logical admissibility.
在外事翻譯中,必須注意掌握用詞的政治含義和政治分寸。在外交場合或國際會議上,常為一個字或詞的用法和取舍爭執不下,有的甚至成為長期懸而不決的爭端。
例如:“Territories” 和“the territories” 不同。前者可指部分領土,后者指“全部領土”。關于中東問題的安理會242號決議中,英法兩種文本就出現了長期未決的爭議。英文是 “Withdrawal from territories occupied by Israel.”法文是“des territoires occupè.”
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Joint Declaration)中,“交還”一字,英文用“restore”,這是我方堅持的,英國人原用“return”。因為“restore”的意思是“give back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taken away or lost.”
“The Government of U.K. will restore Hongkong to PRC.”開羅宣言(1943)規定把日本侵占中國的領土,如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歸還”一詞英文是“restore”。
“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享有”一詞英文譯為“vested with”。 “The HK SAR will be vested with executive, legislative and independent judicial power, including that of final adjudication.” “Vested with”說明權力不是固有的,而是中央政府授與的。
聯合聲明中,一概用“will”,不用“shall”。因為聲明中是中英雙方宣布各自準備做的事,而不是 “條約”款式。
“香港特區成立后,不實行社會主義的制度和政策。”中文里只有一個“社會主義”,英方堅持要用兩個“socialist”,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K SAR the socialist systems and socialist policies shall not be practised in the HK SAR.”
“Safety” 和“Security”含義不同。“Safety”是指“人身安全”,“ security”則包括“政治安全”。“民族”應譯“Nation”還是“people”? 猶太民族如譯成“Jewish nation”,就有“猶太國家”的含義。
“Pretext”與“Excuse” 中文同為“借口”,但含義不同。
“Pretext ”is a fictitious reason given in order to conceal the real one, a specious excuse, a pretense.
“Excuse” is an explanation offered in defense of some fault or offensive behavior or as a reason for not fulfilling an obligation.
“Sorry”與“ Apology” 的不同。在美方撞機事件中,我方要求美方道歉,美方不肯用“ apology” 一詞,只能用“sorry”一詞。“Sorry”有兩種意思,一種是“apologizing to someone for something that you have done which has upset them or caused them difficulties”; 另一種是“feel sadness, regret or disappointment about a situation”。為求得妥協,我方接受了美方用的“very sorry”,中文表達為“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