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煉成翻譯官^O^
9月27日?,日研中心郭連友教授在未名天北大校區,分享了他作為日語翻譯這些年的種種經歷和心得,為想要學習日語翻譯的同學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和努力的方向。課后童鞋們紛紛表示這堂課“信息量腫的好大喲”!
---------------壹---------------
同聲傳譯難?但到底難在哪里?
學會一門外語像翻過一座山,那么想從事同傳,大概就得能翻過珠穆朗瑪了吧。但同聲傳譯的難,難在哪里呢?
郭連友教授作為一名幾十年的資深日語同傳,由曾留學日本十年。無論中文還是日語,都已經是爐火純青了。但他坦言,在很多時候口譯還是件很高難度的事情。
第一,通常會遇到緊急狀況,沒有充足準備就上場。郭教授講述直播翻譯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時,各種消息大量進來,專業術語不能提前準備,翻譯中難的人名地名更不能一 一確認,但為了避免恐慌,他們還要提供及時準確的翻譯。面對這種情況。沒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大概是無法勝任的吧。
第二,功夫在日語之外。對此,郭教授講了他曾盲翻胡主席一次博鰲論壇講話的經歷,由于保密原因,他在沒有演講稿的情況下翻譯了講話。如果沒有深厚的日語之外的知識積累,怕是也翻譯不來的。某種意義上,每準備一次口譯工作,譯員就要GET一門新技能。日語水平好的還真不一定會是個好譯員。
第三,講話人的個人風格和方言也是一大難點。每個人講話的習慣都不一樣,方言口音如果不熟悉的話,真的會聽不懂。即使是郭教授這樣的大咖,在為一位山東籍專家翻譯時,也曾把“鈉離子膜”聽成“拉力膜”。
---------------貳---------------
怎么才能克服困難成為一名好譯員?
在這次公開課中,郭教授根據多年經驗,為想學習日語翻譯的同學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建議和努力的方向。
第一,提高中文和日文水平。很多時候,中文的水平決定你的日語造詣,所以中文日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郭教授建議大家,可以先從筆譯做起,試著將喜歡的中文故事翻成日語,或是將喜歡日語輕小說翻成中文,漸漸地中日文的表達能力都會有所提高。
第二,需要廣博的相關知識。時事政治,古典文學,環境保護等等都需要有所了解。這些知識的獲得可以是多渠道的,新聞報紙,廣播電視,中日文影視作品都是可以的。但郭教授也強調,看報在譯員的訓練中是十分重要的。比起網絡新聞的碎片化,報紙更有邏輯性和思想深度,有利于深入了解這些知識。對提高表達能力更有幫助。
教授也建議大家讀書看報的時候對遇見的新詞要敏感并做好記錄,好的翻譯人才都有自己的詞庫儲備,以應付不同的翻譯場合。郭教授也推薦同學們了解時事新聞的日語翻譯可以看看各大報紙的日語版或網站的日語版,如人文網日文版。
第三,充分的人格和心理準備,高級譯員有時會接觸到不能對外發布的會談,所以誠實守信,能保守秘密是對譯員基本的職業要求。此外,同傳是個需要不斷學習在學習的工作,郭教授表示日語翻譯干了幾十年,但要學的還多著那!因而不怕辛苦,能腳踏實地,勤奮好學的人才能干好這項工作。
---------------叁---------------
有多少人在做日語同傳這項工作?
郭連友教授在公開課一開始就向同學們表示,中國現在能做好日語同傳的人非常之少,高級的日語翻譯人才十分稀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開放,需要越來越多的人來從事這一工作。郭教授表示很希望看到更多的對日語懷有熱情的人,來參與從事這項工作。
---------------肆---------------
未名天是如何培養“翻譯官”的?
邀請北大北外資深日語翻譯名師執教,提供口筆譯二三級及同傳培訓課程。常年開課,為想從事翻譯工作的您,提供專業全面的培訓服務。10月新班招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