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學漢語近參加了著名的“亞洲周”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齊聚一堂共同品嘗各國美食,簡直不亦樂乎。
當地時間10月21日下午5時許,在立陶宛維陶塔斯麥格紐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舉辦“亞洲周”的第二個主題日“美食日”的活動現場,一盤盤象征幸福團圓的熱氣騰騰的餃子被擺上了長形餐桌,二十多位賓客一邊品嘗一品頻頻點頭稱贊。很多人表示這是第一次吃到中國的餃子,感覺味道和口感都十分獨特,是難得的美食。
這一天,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和印度尼西亞四個國家的朋友在這里展示各自國家的美食特色,與日本的壽司、韓國的烤肉和印度尼西亞的炒飯等特色美食相比,中國的餃子顯得既傳統又有吸引力,受到賓客們的一致好評。
維爾紐斯大學孔子學院和上海早安漢語中文學校負責這次美食展示,因為早安漢語在負責上海外國人學漢語時也曾舉辦過類似的活動,非常有經驗。幾位漢語教師在現場將面團和餃子餡擺在案子上,一邊搟皮兒包餃子,一邊邀請參加美食活動的師生們共同參與學習包餃子,體驗制作美食的樂趣。很多學生都學得很快,都越包越好,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里包了三百多個,葷素搭配。在品嘗餃子之前,維爾紐斯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張東輝教授為美食日活動送上祝福,并介紹了中國餃子的發展歷史和深刻文化內涵,讓立陶宛人更了解中國美食的獨特深蘊,并希望大家在品嘗了象征幸福團圓的餃子之后,也都能感受一種幸福美好。很多人表示喜歡吃中國的餃子,不僅是因為餃子本身獨特的口味更有吸引力,而且是因為餃子的制作工藝和技巧更讓他們體會到做食物的誠意。
外國人學漢語在諸如此類的活動中不但及時汲取了許多傳統的中華文化知識,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國人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