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培訓:如何更好的表現出人體結構
在進行油畫繪制時,想要更好的表現出人物,我們得了解人物的結構才行,這樣才能更形象的刻畫出,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大方面操作:
1、視平線與支撐面 在選定了作畫的角度之后,就要明確視平線,確定模特立腳的平面和上下等分的界線(一般是在恥骨附近)。如果人體重心落在一只腳上,就要注意骨盆、胸腔、雙肩及頭部由于運動而產生的斜度變化,并結合出鼻子、頸窩、胸骨、肚臍和恥骨脊所聯成的中軸線變化來理解運動特點。注意重心所在的一條腿由于受力而造成的緊張與另一條腿松馳的對比關系。在這種站立情況下,人的第七頸椎總是與重心所在的腳后跟受力點(重心線)在一條垂直線上。負重一邊的髂骨較高而肩較低,另一邊肩與髂骨距離拉大,這是保持體重的平衡所必需的。支撐人體重量的面積叫支撐面,重心落在支撐面以內,人便保持平衡支撐面越大,人體的重心越穩。
2、頭、頸、肩 注意頭的轉動和傾斜,正確地找到顴弓和胸鎖乳頭肌所形成的角度是有幫助的。根據頸窩在肩上面當中,也就和脊柱之間的中線確定脖頸的基本形。肩部的肩峰清晰可見,鎖骨上下都有凹窩,不可忽略。
3、胸廓 胸廊與骨盆和頭蓋骨一樣,都是不變的形體。胸廊像一個橢圓形式籠子,胸骨位于頸窩之下,將胸部分為左右兩部分,各由厚實的胸大肌覆蓋,形體突出。胸大肌與三角肌交接處形成的三角鴻溝也具有造型意義。乳頭的位置為確定比例關系的要點。乳點之間和肩峰之間的連線傾斜度是一致的。
4、腹部與骨盆 腹部與骨盆關系密切,肚臍位于腹直肌中間,為確定比例關系,表現正面中軸線運動變化要點。骨盆左右髂骨的前沿明顯可見,它們相互間的高低關系隨著身體重心的變化而變化。
5、四肢 四肢的關節顯要,手和腳的結構都很復雜,應進行專門研究。上肢部分的肩、肘、掌、指及指間關節,下肢部分的髖關節、踝關節等形體變化突出,具有明顯的造型意義。上肢的尺骨撓骨突出,下肢的內踝外踝突出,且位置高低不同,應注意觀察和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