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簡介】
集思未來由畢業于國際知名大學、具有家國情懷的歸國留學生創立。自2016年創立以來,集思未來以服務國家人才戰略為使命, 充分利用其在國際化人才培養領域積累的實踐經驗和國際化高水平教育與科研資源網絡,借鑒全球知名院校的人才培養經驗,通過設計和組織不同學科和不同層次的研究導向型項目制學習課程,為國內高校、職業院校和國際化學校的國際化交流合作、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與國際化高層次師資隊伍建設賦能。
面對新的國際形勢和創新人才培養要求,集思未來作為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國際勝任力專業委員會理事單位和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的戰略合作伙伴,凝聚來自世界各地的智慧和力量,集國內外高水平教育資源對接、人才培養、師資培訓、活動策劃、項目實施為一體,致力于服務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集思未來總部位于北京,在全國擁有8個分部、14個代表處,以及2個海外中心(分別位于倫敦和新加坡)。此外,集思未來還設有2個校級研究中心和2個聯合實驗與實習基地,建立去中心化、無邊界、非營利性的研討與交流平臺,協助高校創建多層次綜合性(智能制造、醫工交叉、機器人等)創新實踐平臺。
目前集思未來簽約導師超過1000位,均為來自全球排名前200的高校終身教授、教授及研究員,包括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劍橋大學等知名學府。同時,獨立研發覆蓋主流學科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實訓課題1200余批,涉及學科包括: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材料工程、電子工程、管理學、金融學等65門二類學科,是國內目前規模、服務人數最多、培養與交流形式最廣泛的創新型社會企業之一。
【項目內容】
開始日期:2024-02-03
課時安排:12周72課時
【適合人群】
適合年級 (Grade):高中生
適合專業 (Major):建議雅思不低于6.0,托福不低于80
注:項目結束后4-6周出預估成績,2024年2月注冊,5月遞交OxfordAQA進行審核,8月獲得正式成績單。
【導師介紹】
梁老師
喬治華盛頓大學博士
梁老師具備豐富的PBL課程研發和教學經驗,曾指導的IEPQ課題涵蓋K-12教育,教學方法比較,性別與教育,教育科技(如網絡教育)等領域,往屆學生99%以上獲得A/A*的好成績。
梁老師的研究方向集中在教師培訓發展,并擅長學生心理發展,學習和認知,教學設計和學習評定等領域。曾在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等知名會議上發表多篇論文。老師擁有教育學、項目管理、英語文學等多專業學科背景,曾任職于中國傳媒大學。
【項目背景】
面向學生普遍學習能力較強,獨立性較強的中國市場,牛津AQA考試局專門設計并推出了更適合國際學生尤其是中國學生的Intetnational EPQ課程。在延續了EPQ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評估維度等精華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學生獨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項目課題以及研究報告,更加適合沖擊牛津劍橋等英國G5學校的優秀學生。同時,允許母語答辯也有利于中國學生充分展示個人潛力,提供了一個更加公平的競爭平臺。
【項目介紹】
OxfordAQA International EPQ旨在通過項目制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研究能力,增強大學申請競爭的核心競爭優勢,沒有專業限制、不需要考試,學生可以從自身興趣出發選擇課題方向,在導師的指導下展開深度研究,最終提交過程日志、5000字左右的英文報告,并進行成果展示與答辯,獲IEPQ成績單與UCAS加分。
International EPQ學習中心結合多年針對中國學生的PBL教學經驗,打磨出一套真正適合中國學生的科學高效的EPQ教學方案,保證學生的科研初體驗以及項目的順利完成,并結合多種課堂形式,旨在提供沉浸式的IEPQ學習體驗。
【項目大綱】
在為期12周72課時的學習周期內,課時組成分別為:
Lecture講解科研方法論(26課時),Workshop論文指導(24課時),Meeting科研指導(13課時),Professor Research Seminar名校教授科研研討會(9課時)。
項目結束時,學生將提交過程日志Production Log、5000字英文報告Research Paper,并進行成果展示與答辯Presentation。
【項目收獲】
12周共計72課時
牛津AQA國際考試局International EPQ (International Extended Project Qualification) 成績,可獲得QS Top100部分學校優先或降分錄取;
可轉換28 UCAS Tariff Points,高于一門AS課程;
5000字英文學術報告、過程日志、答辯錄像,可作為申請文書的有力素材;
提升項目計劃與管理能力、研究技能、學術寫作能力、演示演講技巧、創造性思維與決策力。
【機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