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不像西醫,后者可以有操作手冊,有治療規范,但前者卻需要大量的實踐,很多流派可以學習,治療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樣,如果只是學會了一般書本上的內容,也只是登山第一步,而中醫,更需要可以跟師的老師。
為什么中醫會有師承跟師這一步,為什么需要去抄方,需要跟隨老中醫學習?
中藥背過了、理論背過了,不會靈活運用、治病沒效果,一切都是零。不然就要自己去試錯,去把可能別人走過的彎路,再走一遍!
而一旦有了老師的經驗支撐,結果可能完全不同。
很多現在干的不錯的中醫都會有類似的體驗,要么有位好老師,要么跟著好老師長期學習過。
之前和一位山東地方上小有名氣的中醫聊過,他跟隨過不少醫生抄方學習,有專家教授,有退休的老中醫,也有自己以前的同門,更有無證的民間中醫,他碰到了合適的、愿意教他的老師,從來沒二話,爭取機會跟師抄方,老師也愿意給他講。
還有他讀過的中醫書,能將自己的臨床經驗通過書籍留存的中醫,更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之前他遇到一位只要活動便喘得厲害的病人,走走路都會喘得厲害,一開始他用的方子毫無效果,病人的情況也沒有任何改變,萬幸病人還信任他,而他看著藥方,突然想到了抄方時老師教他需要加的一味藥——熟地。
熟地加進去之后,病人再來復診時,效果已經非常明顯,只有上樓梯時才會喘了。
這讓他徹底體會到跟師、抄方學習的魅力。
有學歷、有經驗但去師承跟師,是為了學習,無基礎、沒經驗去師承,為了學習,也為了有機會拿證!
小白學了中醫先找老師繼續跟師學習,學習臨床技能,之后在報名考證,成為一名真正的看病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