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現在各行各業都不好干,想學一門手藝傍身,現在三十好幾了想學習中醫還來得及嗎?
本作者大膽的告訴想轉行,想學一技之長的你們,可以學!!!
本作者給大家推薦跟師學習,也就是常說的師承,師承入門簡單,只需要下定決心,安排好自己的時間,用功學習,不要敷衍自己,更不要敷衍老師,因為每一個老師收徒都是不容易的,找到合適的老師更不容易。
那么我給各位科普一下中醫師承學習的注意事項:
每天需要跟師嗎?
中醫師承并不要求天天跟師,這正是其主要優點之一。在一年的學習期內,只要符合政策規定的跟師次數,獲得足夠的課時、臨床病案和跟師筆記積累,每周只需去幾次與導師溝通,并在雙方都合適的時間進行跟師學習即可。這種靈活的跟師方式不僅不會干擾日常的課程或工作安排,還能充分利用業余時間來學習中醫,讓你更好地走上中醫之路!
如何高效率的跟師出診?
第一步:理論準備
在進行跟診學習之前,確保你對中醫的基礎理論有一定的了解。這包括了解陰陽五行、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病因病機等基礎知識。同時,閱讀和理解《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著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步:選擇合適導師
選擇一位經驗豐富的中醫師作為導師是非常重要的。他們不僅能夠傳授你臨床技巧,還能指導你理解和應用中醫理論。在選擇導師時,你可以考慮他們的專業領域、教學風格以及與你個人學習需求的匹配程度。確保你選擇的導師能夠提供你所需要的指導和支持,從而使你的跟診學習更加有效和有意義。
第三步:跟診學習
① 觀察與記錄:在跟診過程中,仔細觀察導師的問診、辨證、處方等環節,并做好詳細的記錄。這些記錄將成為你后期復習和總結的重要素材。
② 主動參與:盡可能地參與到診療過程中,例如幫助詢問病史、觀察舌苔脈象、記錄醫囑等。這樣可以提高你的實踐能力,同時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③ 及時反饋與提問: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要害怕提問。及時向導師反饋你的困惑和思考,他們會為你提供寶貴的指導和建議。
通過觀察、參與和提問,你可以積累更多的臨床經驗,增強自己的技能,同時進一步加深對中醫理論的理解和掌握。記住,跟診學習是一個互動和持續的過程,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與導師間的良好溝通,將有助于你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針灸推拿部分
針灸推拿實踐:如果條件允許,跟隨導師學習和實踐針灸和推拿技術。這需要你在理解經絡穴位、手法技巧的基礎上,通過反復練習來提高自己的技藝。
在臨床實踐方面
模擬診療:在理論學習和跟診觀察的基礎上,嘗試模擬診療過程。通過這種方式,你可以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
案例分析:定期回顧和分析跟診過程中遇到的病例,總結辨證思路、治療方案和療效評估。這有助于提升你的臨床思維能力。
持續學習與反思:保持對新知識、新技術的關注和學習,并對自己的臨床實踐進行反思和總結。只有不斷地提升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醫療水平。
請記住,中醫是一門非常實踐性強的學科,只有通過持續的學習和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與導師保持密切的溝通和指導,并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術和臨床能力,將有助于成為一名優秀的針灸推拿醫師。
臨床跟診醫案填寫
地點:與導師出診地點保持一致。如果導師在多個醫館出診,請確保填寫的地點與導師實際出診地點一致。
時間:與導師門診時間保持一致。筆記填寫的起始時間應從師承合同公證后開始計算。
內容:根據導師的門診時間,記錄門診相關信息。醫案的內容應與導師的門診病案保持一致。
基礎理論學習筆記填寫
地點:與導師的出診地點保持一致。
時間:與導師的門診時間保持一致。
內容:主要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針灸學、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以及中醫經典和中醫各家學說。建議將理論學習的筆記穿插在填寫醫案的過程中,例如每完成15篇醫案后寫1篇基礎理論的筆記。
跟診量(即醫案數量)
在三年的學習期間,最低要求是不少于1500個學時。平均每年至少需完成500個學時,每周需要有兩到三個半天的跟診時間。這樣每年大約需要寫500個醫案左右。
為了醫案的及時填寫,建議每天抽出一些時間進行記錄。為了學習的正常進行,又能避免醫案積壓導致后期來不及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