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心理咨詢有用嗎?
1956年,美國有36種心理治療體系;到1970年增加到130多種?,F在,有500多種心理治療的大小流派活躍在全球范圍內。這其中,當今心理咨詢主要有三大主要流派:精神分析學派和心理動力學,行為主義的認知-行為療法,人本主義的以人為中心的療法。
這三大流派都有眾多療法和技術經過了長期效果驗證。眾多研究發現,它們沒有明顯的高下之分,各自擅長解決不同類型的問題。
大部分心理師有自己偏好的流派,但極少有心理師只采用某一種流派的技術。雖然心理治療和咨詢的流派眾多,但它們并非截然相反,倒可能殊途同歸。
心理治療究竟有沒有效?20世紀后半葉,國外對此經歷了反復的研究與辯論。甚至有人專門寫了一本書記錄這個過程:
The great psychotherapy debate
中譯本為《心理治療大辯論》
1977年,國外有一項經典的研究,統計了375項單獨研究的所有案例,發現參加心理治療和咨詢的來訪者,要比不參加者狀況好80%。
后來,又有許多更嚴謹的研究陸續登場,發現心理治療的效果雖然沒有這項研究說得那么好,但治與不治之間的差別——學術名稱叫“效應量”——總是在40%左右。而且,對于從焦慮癥到阿爾茨海默癥的許多疾病,心理治療在臨床試驗中取得了與藥物一樣好的效果。
目前學界的共識是,心理治療與咨詢真的有效,只要參與就比不參與更好。而且,只要用的是經過有效性檢驗的理論和技術,哪個流派并不重要,反而是心理師的個人能力、心理師和來訪者的關系更影響效果。
好心理師非常重要。這里的“好”不是指拿了哪些證書,而涉及一些非?;镜囊蛩?,比如共情能力、期望、與來訪者建立工作聯盟的能力等等。
02、覺得心理咨詢有用的八個瞬間
心理咨詢整體而言是有效果的,那么從個人體驗出發呢?我們來看一位曾經是來訪者的新人咨詢師對此的回答——
一個咨詢師朋友問我:“你有哪些時刻感覺到心理咨詢真有用?”
我說:“我沒有感受過‘心理咨詢真有用’,只感受過‘有時候還有點兒用’以及‘看來不是完全沒用’。”說真有用,過獎了。
但我又想了想,似乎回憶起了一些心理咨詢有用的片段。
1.咨詢師的健康人格具有榜樣作用
我的咨詢師顏值普通,有時我會想:她知道自己不好看嗎?應該是知道的。
但是她好像并不介意,對此非常坦然,依舊該做什么做什么。
這么說,顏值也沒有那么重要,人無論美丑,都可以理直氣壯地活著。
咨詢師在這一點上,影響了我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
2.真誠是有力量的
心理咨詢并不總能開開心心。
我跟咨詢師生過氣,心想:你明知給出這個解釋我會不開心,你還敢說,算你牛逼。
等我消氣了,開始覺得這個解釋有道理,并且相信咨詢師是個真誠的人。體驗到真誠的力量后,我也更愿意做個真誠的人。
朋友說:“這說明你們還挺匹配的,可能有的人就氣跑了。”沒錯,每個人需要的咨詢師不一樣。我需要的是,看到對方人格的力量。
3.學會不含敵意的堅決
我曾經明確跟我的咨詢師說過兩次,她哪里做得不夠好。
她承認了確實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對存疑之處也沒有否認,總之態度是:你可以說我不好,很高興你說了這些真實感受。
雖然我在理性上知道,合格的咨詢師不會攻擊來訪者,但是真的沒有被反擊,對我來說還是新奇的體驗。這讓我感覺到,表達不滿并不是多可怕的事,而是中性的。
如果不在內心預期對方一定會被自己的不滿/反對/拒絕激發敵意,進而先用敵意保護自己,其實不含敵意的堅決是可以做到的。
4.語言把潛意識意識化
在我有很復雜的情緒時,會一口氣說一大段,然后忽然發現:咦,原來我心中有這兩種矛盾的想法,之前如一團煙云的內心活動,現在有了清晰的輪廓。
當一件事可以用語言表達時,它就沒有那么可怕了。語言,就像在漆黑的屋子里亮起一盞燈,讓人看到原來那個飄動的像鬼一樣的黑影,其實是一件衣服。
5.習慣不評價的態度
在心理咨詢中,不會評價一個人做的事對不對(除非真的很危險),而是會探討為什么要這么做,這么做的意義是什么。
比如我喜歡玩《絕地求生》,有陣子一天十局,最初我的態度是自我譴責:“你太不上進了,能不能干點有意義的事?”咨詢師的態度是:“你為什么需要這個游戲呢?它可能對你是有意義的?!?/p>
我覺得這個說法有道理,那就試著體驗一下它對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吧,結果又隨心所欲玩了幾天,就不那么想玩了。
或許潛意識想傳達給我的話是:“你需要純粹的快樂。”當我接收到之后,它已不需要用沉迷游戲的方式提醒我。
6.通過他人認識自己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我們要把自己拋出去,撞上一些別的什么,反彈回來,才會了解什么是自己。
——山本耀司
以上是一對一咨詢,我還想寫寫團體。
團體很有趣的一點是,發現別人和自己多么不同,在對比中進一步認識自己是怎樣的人,并且了解另一類型的人怎么想。
比如我們的團體要結束了,大家對帶領者都很不舍,有人直接說:“我想抱住你的大腿哭?!庇腥思傺b冷漠:“我想象我們的感情裝在骨灰盒里流向大海?!庇腥酥圃烀軤幦「嗟年P注:“我覺得你不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庇腥税参孔约海骸皼]關系,以后其它場合還會見面啊?!边€有的人什么都不說,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畫圈圈,怎么邀請都不出來。
總之,關注每個人的不同表現非常有趣,能深深體驗到人心的參差多態,也有機會在對比中想一想:“為什么我面對分離時是這種表現,而不是那種表現呢?”
7.他人是一面鏡子
現實中我們因為恐懼、害羞、愛面子等原因,沒有辦法直接問別人對自己怎么看,但是團體是個實驗室,鼓勵成員求證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比如A覺得別人都忽視了她,但是B告訴A,自己最關注的就是她;C害怕自己惹別人生氣了,但是D告訴她,自己覺得她非常有禮貌。還有我,害怕自己說的東西沒用,浪費大家時間,但是其他組員告訴我,他們很期待我說話,因為我的觀點是他們沒有想到的。
團體可以幫人更客觀地認識自己,正視自己身上一直存在卻被歪曲地認知的那部分。
這有點像大象同時照很多面鏡子,有的鏡子照出了頭,有的鏡子照出了腿,有的鏡子照出了尾巴,拼在一起,我們知道自己是這樣一只象。
8.堅持說明一切
當語言無法表達清楚時,行動就是真實意愿的體現,所謂“用腳投票”就是這個意思。我在心理咨詢中從來不遲到,堅持了一百多次,并且還在繼續。從這一行為來看,心理咨詢還是有用的。
發現心理咨詢有用的瞬間,對新手咨詢師有什么好處呢?
首先,這讓我感覺到希望——看來我的職業是有意義的。
其次,也讓我感到一陣輕松。
我的個人體驗持續了兩年多,中間咨詢師出了國,休了產假,從線下變成視頻,還有時差,總之存在客觀困難。
我的咨詢師在這種情況下保持了長程個案的穩定,算是很有能力了。然而像她這樣優秀的咨詢師,讓我把心理咨詢繼續下去的動力也只是“有時還有點兒用”,那么作為一個新手咨詢師,我完全不必要求自己時時刻刻讓來訪者感到心理咨詢很有用,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發現心理咨詢有用的瞬間,對來訪者又有什么好處呢?
或許這可以成為來訪者堅持下去的動力,在感到失望、憤怒、迷茫,甚至想要離開的時刻,還抱著一絲希望,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和咨詢師一起探索,或許會帶來新的進展。
03、如何判斷一名心理咨詢師是否專業?
在心理咨詢工作中有許多專業設置和基本原則,它們就像是“壁壘”一樣保護著咨詢師和來訪者的專業關系,也確保咨詢在有效、可控的環境中發生,無論是咨詢師還是來訪者都必須遵守。
但是因為來訪者對于咨詢工作理解不充分,可能會把咨詢師某些“不專業”的舉動理解成了“專業”,而某些看來“專業”的行為也可能會被理解為“不專業”。
這里摘出了一些典型行為,希望幫助大家有所區分。
專業的舉動
1.不隨意和你在咨詢室外發生“生活化”的接觸或者私下聯系,比如在咨詢后一起吃飯逛街,沒事兒打個電話微信聊兩句。他們常常將咨詢室外的聯系,帶進咨詢室內去討論;
2.不給你貼標簽,分類型,不用你所屬的性別、群體、地域定義你,而是把你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來進行討論。
3.不會在聽完你的情況后,就直接告訴你應該怎么做。
4.除了危機情境;咨詢師不會“隨叫隨到”,而是遵守約定的時間和地點和你見面,會讓你明確的感受到,你的咨詢師會在那個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安全的環境下為你而在。
5.咨詢師會把控咨詢的時間,且不會因為時間延長而隨意加價。(比如,50分鐘的咨詢,你哭了1個半小時;未提前告知的情況下,結束時候他讓你加錢。)記?。鹤稍兊臅r間設置是由咨詢師來負責把控的,若無提前告知或討論,無論多久,你只需要付一個小節的費用。
6.除了非常意外的情況以外,不會在咖啡館等有很多他人在場的地方給你做咨詢 (旁邊很多雙眼睛和耳朵的時候,誰還能做到敞開心扉呢)。
7.不常給你絕 對肯定的回應,經常提到“也許”、“可能”、“聽起來好像…”
(不是咨詢師故意賣關子不告訴到底該怎么做,而是專業的咨詢師更堅信來訪者對自己的生活有主動權和決定權,因此不會隨便替來訪者做決定。)
8.在咨詢中不會讓你覺得他是wan能的,當你詢問一些問題時,可能咨詢師也會誠懇地告訴你他的局限。
專業的咨詢師從不會標榜自己的“萬 能”,而是對于自己的局限也有深刻的覺察,所以在咨詢中不會自吹自擂,反而是有著謙卑的態度,跟來訪者一起來探索發現。
9.不會跟你談論到他做過的其他咨詢個案,不會說:“我以前做過一個個案和你很像,他怎樣怎樣?!?/p>
專業咨詢師會嚴守保密協定,不會泄露來訪者信息,所以你也可以放心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
不專業的舉動
如果你遇到下面這樣的咨詢師,就要小心了。
1.**包治包好,幾次咨詢后一定見效。
2.跟你推銷十次咨詢一個療程,買十次免費加送三次;
3.告訴你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暗示或明示你應該聽他的。
4.隨意評價你的行為和想法,“這樣是對的,那樣是錯的?!?/p>
5.讓你感到咨詢師才是咨詢中的主角,閃閃發光,一切話題都被咨詢師引到自己身上。
6.滿口跑專業名詞,也不會跟你解釋某些專業詞匯的意思,凈說些你聽不懂的話。
7.把你的改變都歸功于他,會暗示“如果沒有我,你可能早就怎樣怎樣了。”或是“你是因為我才有所好轉的”。
8.不跟你介紹基本的咨詢設置,比如你的權利和義務、保密協議、咨詢目標等。
9.總是鼓勵你說更多的故事,卻從不圍繞這些事情進行討論。
最 后嘮叨一句,如果你的咨詢師在咨詢過程中讓你覺得不舒服或者不專業,請你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感受,也非常建議你將它們拿出來和你的咨詢師討論。因為很多時候,這才是咨詢最重要的部分。
但是即便是合格、優秀的咨詢師,依然有不合適他的來訪者;心理咨詢本質上是一個人和另一個人建立一段專業的、關愛的、可以共同工作的關系。你的感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