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自2021年6月以來頻繁出手整頓校外培訓市場。先是在6月9日單獨成立校外培訓監管司,由原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先生任司長,承擔面向中小學生(含幼兒園兒童)的校外教育培訓管理工作,其監管范圍涵蓋機構設置、培訓內容、培訓時間、人員資質、收費監管等多個方面。
7月24日,教育部官方轉發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文件”)。明確中小學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嚴禁超前培訓,嚴禁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同時資本不得通過購買股份、合作開辦等方式涉足學科類教育領域。
雙減文件從法律的角度確定了校外補習機構是可以繼續存在的,不讓超前上課但卻沒有說不能給差生鞏固已經學過的內容,不讓占用法定假日也沒有說不能在課后托管的時間段適當的補課(畢竟學校托管是自愿的,家長和學生也可以選擇不參加)。但總體來說,非營利性的角色設定讓校外培訓徹底喪失了當主角的機會,以后只能作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成分了。
為了防止“禁了機構、肥了老師”現象,教育部在7月19日再度發函,將開展為期9個月、專門針對中小學有償補課和教師違規收受禮品禮金問題的專項整治工作。話音剛落,安徽省黃山市某教師在自己家中違規給學生補課的事件就沖上了各大媒體的頭條。部分媒體不懷好意的以“豪華別墅區”字樣刺激著公眾神經,個人認為教師沒有義務安貧樂道,優秀教師的收入高于社會平均水平完全是理所應當,但這位老師作為公職人員,違反規定有償補課當然也是應該接受懲罰的。
至于校外培訓機構究竟該如何整頓,廣州市緊急召開會議,市委書記親自掛帥督導,但中央文件中并沒有明確地給出學科類與非學科類培訓的界限所在,所以最終也沒能拿出具體的實施方案。對此,教育部在7月28日再度發函,進一步明確: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物理、化學、生物按照學科類進行管理,而體育(或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學科,以及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等按照非學科類進行管理。
至此,這場在全國范圍內針對校外培訓機構整頓行動終于找到了方向,音樂、體育、美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類起碼在十四五規劃期間不會被納入學科類進行管理,所以在周末和寒暑假期間的補課是被允許的。因為學科類教育的培訓時間被砍到只剩每天放學后的那一點點時間(學生家長在上課期間請長假自愿去機構補習的行為文件中并未給與界定),這勢必會引導大批原學科類培訓機構更換賽道,開始大肆投資音體美類的“素質教育”,尤其是在全國范圍擁有大量校區的新東方、好未來等頭部機構。
我把“素質教育”四個字打上引號有兩個原因:第 一個原因是因為這些科目確實屬于素質教育,比如我自己是一路數理化競賽考進大學的,從小學到高中幾乎就沒怎么碰過這些副科。等我進到大學里面以后,我發現身邊的很多同學都有這樣那樣的一些天賦,而我自己幾乎什么都不會,當時就感覺特別的自卑,所以在青少年階段大力發展音體美素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個原因和引號的關聯度更高,是因為這些科目在當下并不只是簡單的培養興趣,同時也和高考升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僅以美術為例,全國有1200多所本科高校,其中大約3/4都開設有美術設計類專業,學生在報考這些學校時不僅要參加全國高考,還要參加由各省統一組織或學校單獨組織的美術專業考試,所以從小重視美術課程的學習,除了能夠增強自身素養外,對于將來的升學也是大有裨益的。
那么現在的輪廓就清晰了,學科類培訓機構的各大巨頭們,譬如新東方、好未來、高途課堂、也包括已進行多輪融資至今未能上市的猿輔導、作業幫等,在不久的將來紛紛會高調宣布進軍音體美教育領域,即便他們現在還沒有想好要怎么搞、也會先造幾場聲勢來穩定股價(或投資人的信心)。不出五年,這些機構利用自己多年來積累起來的市場體系,構建一個全新的商業帝國完全是有可能的。
得出這種判斷的本質原因在于音體美類的素質教育機構普遍以各個街道的個體戶為主,而文化課頭部機構(當然也不排除互聯網巨頭亂入)具備雄厚的資金和流量積累。他們一方面可以請最有名的老師給全國的小朋友們免費上網絡公益課,譬如請楊麗萍老師教大家跳舞、請宋祖英老師帶小朋友們唱歌等;另一方面卻可以通過搶占中小學生節假日這一真空期而實現線下培訓的重新布局。
對現有的音體美培訓機構來說,未來幾年的競爭預計會非常激烈;然而對于想要通過學藝術上大學的孩子們來說,狼群離你們其實也不算太遠了。大量機構的被迫入局會極大的提升我國中小學生的藝術素養,而這批孩子一旦到了高三年級,其中的很多就會加入到藝考大軍中。未來只會存在兩種可能:其一是藝術考試必須要增加難度才能起到篩選作用,其二則是高校錄取考生的文化課分數連年增長。無論是哪一種,都可以理解為藝考的競爭會變得越來越激烈。
既然國家在基礎教育階段是大力支持藝術教育的,那么在高等教育階段有沒有可能通過增加開設藝術類專業來導流呢?答案是否定的。高等教育司7月5日下發了《關于開展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從嚴控制藝術類專業設置,高校申請增設藝術類專業,應符合辦學定位,并已列入正式發布的學校事業發展規劃(規劃文件須一并附上)”。由此可知,未來數年內,高校藝術類專業的招生規模將會穩定增長(原有專業會擴招),而非爆炸式增長(新開專業審核變難)。
教育事業的典型特點是慢節奏,從政策的制訂、到市場的反應、再到公眾的認知,這中間需要有那么一個過程,所以在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期間,美術高考競爭環境的變化起碼不會太大。對屏幕前2025屆以前、已經明確將來要學美術的同學來說,你們最 好能將周末與寒暑假專業訓練的強度再提高一些。培訓班現在不敢要求太嚴,但咱們可以自己給自己提要求。未來的藝考競爭一定是越來越激烈的,但機會總是偏愛有計劃和有準備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