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菲律賓高等教育概況
菲律賓高等教育體制為美國殖民時期建立,基本復刻美國高等教育體制,擁有大量私人高等教育機構,英語是菲律賓的主要教學語言。圣卡洛斯大學(University of San Carlos)始創于1565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校史,是亞洲地區最古老的私立貴族學府。菲律賓圣托馬斯大學建于1611年,當時名稱是羅莎女皇學院,歷史悠久。
菲律賓高等教育部門由高等教育委員會(CHED)管轄,委員會于1994年成立,旨在滿足教育改革的需要。CHED由菲律賓總統根據菲律賓頒布法律規定的具體標準正式任命專員組成。日常業務由一名執行主任管理,他監督計劃和標準辦公室、學生服務辦公室、政策、規劃、研究和信息辦公室、15個地區辦事處、其財務、行政和法律部門,以及稱為國際事務服務(IAS)的特別單位。高等院校的任務是在國際范圍內促進國家高等教育部門的發展,并尋求學術和專業資格的認可。
菲律賓的高等教育包括副學士學位教育、 學士學位教育、碩士學位教育、博士學位教育。學生在農業技術、文秘、商業、美術等專業學習兩年后,可獲得副學士學位。本科階段的學習通常需要4年(工程學士需要5年、醫學學士需要6年);取得學士學位的學生繼續學習一年或兩年可以獲得研究生畢業證書;學習兩年并提交學位論文(教育學碩士可無論文),可以取得碩士學位。在此基礎上,繼續學習兩年并通過公開的論文答辯,可以獲得博士學位。其教學語言主要為英語。
菲律賓“四大名校”菲律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是菲律賓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PRU)的成員,2022年QS世界排名第399(同年廈門大學排名第407),以其在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學方面的學科優勢而聞名,絕大部分的菲律賓科學家畢業于這所大學。
雅典耀大學(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是天主教耶穌會管理的亞洲四大名校之一。在2023年QS亞洲地區排名第134,學校一直和西方很多高校保持學術交流,他們的藝術類和政治類學科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德拉薩大學(De La Salle University)在2023年QS亞洲地區排名第171,德拉薩大學一直注重商科發展,在1968年德拉薩大學和哈佛商學院、福特基金會等合作建立了亞洲管理學院。其商學院是國際商學院協會(AACSB)認證的,在全球教育商學院中排名第二。其醫學教育與醫療、醫學研究發展迅猛,具有重要地位。
圣托馬斯大學(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創辦于1611年,是亞洲地區最古老的大學。以嚴格的管理和高水平的教學聞名,藝術類學科和體育類學科排名常年穩居菲律賓前三。在2023年QS亞洲地區排名第175,菲律賓歷史上的17位總統中,有4位畢業于圣托馬斯大學。
二、高度依賴私營部門來滿足高等教育需求
在大眾的觀念里,公立大學一直被視為高等教育領域的佼佼者,而私立大學則更多地被視為“野雞大學”。而在菲律賓,這一傳統觀念被顛覆。菲律賓的教育體制跟中國不同,菲律賓的高等教育體系主要由私立院校構成,全菲1 975所高等院校中,私立院校有1729所,公立院校有265所,私立院校占比近九成。除院校數量占優勢之外,菲律賓私立院校的綜合實力也不容小覷。QS亞洲大學排行榜中,菲律賓排名前十的院校有8所都是私立院校。在聞名全菲的“四大名校”中除菲大是公立院校外,其余三所均為私立院校。
菲律賓經濟狀況不斷挑戰著菲律賓高校提供高質量項目的能力。公共和私營部門的教育資源有限,菲律賓學生支付能力不足,迫使很多高等院校降低標準來維持學校的運營。公立高等院校不得不盡力爭取國家補貼,這些補貼難以滿足公立高等院校的日常運作;另一方面,私立高校依賴校友捐贈基金和捐款,但仍然存在發展局限性。
受高度政治化的環境和資源不足的影響,高等教育部門難以實現以國民負擔得起的價格為不斷增長的人口提供教育并保持良好質量的目標。菲律賓作為亞洲最大的英語國家,希望借助英語教育的優勢,在跨境教育的熱潮中,它希望繼續吸引主要來自美國、中國大陸、臺灣、韓國,現在甚至是泰國的學生。
三、 菲律賓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
菲律賓的經濟與青年人口處于持續增長狀態,其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具備獨特優勢,受到菲律賓政府的重視。為確保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規范化及高質量發展, 菲律賓政府陸續發布政策法規。1994年發布行政命令188號,成立外國留學生委員會并制定方針指導在菲留學生的入境和停留;1996年制定關乎外國留學生的政策“國家前景”計劃;2000年頒布的《國際聯系和合作方案實施準則》,2003年頒布的《跨國教育的政策和指導方針》;2008年頒布的《跨國教育的政策、標準和指導方針》等,通過鼓勵外國留學生來菲求學,加強與他國高等教育交流,推動與他國高校學分課程互認等措施,促進菲律賓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菲律賓渴望成為教育貿易的主要參與者,1997年在馬尼拉舉行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上,時任總統拉莫斯總統講話中提出了“撐桿跳高”戰略,其目的是縮小該國與其鄰國之間的差距。拉莫斯總統設想菲律賓可以發展成為亞太地區的知識中心,尤其是在海事和醫療服務領域。
無論公立大學還是私立大學,菲律賓高等教育英語普及率非常高,許多大學提供大量全英文課程。西班牙殖民時期 (1565—1898 年 )天主教會各教派在菲律賓建立學校,美國殖民時期(1898—1946年 )確立的公立教育系統奠定了英語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作為發展中國家,菲律賓的生活水準相對較低。二者結合讓菲律賓能夠提供優質但并不昂貴的國際化課程。菲律賓自稱是美國和英國之后世界上第三大使用英語的國家,這一口號常出現在菲律賓旅游局的官方網站。“更加便宜的課程花費”和“標準的美式口音”吸引了大量國際學生特別是亞洲學生前往菲律賓接受英文教育。前往菲律賓留學的國際學生數量激增,2011年-2012年,在菲外國留學生從2.6萬人激增至6.1萬人,經認證允許接受外國學生的學校機構不斷增多,從2011年的104所增至2012年的2145所。從學生簽證的簽發數量來看,2014、2015 、2016年分別有16.5萬人次、18.3萬人次18.5萬人次獲得學生簽證,呈逐年上升趨勢。
研究表明,雖然國際學生大多選擇英語國家作為學習目的地,但他們在選擇學校時的主要考慮因素是教育質量。他們之后在海外尋找世界公認的機構(聲譽)、安全的環境、負擔得起的生活成本以及未來的就業發展前景。統計1997-2003年間,美國(4389人)、韓國(4124人)、中國大陸(2814人)、中國臺灣(1863人)位居留學來源國家、地區的前四位。韓國學生熱衷前往菲律賓學習英文課程,每年韓國留學生人數在菲律賓外國留學生中常高居榜首。之前留學菲律賓的基本都是亞洲學生,但近年來美歐學生數量有所增長,依然在于低廉的學習費用,比如同樣是工程類課程,在菲律賓學習的花費是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1/4。
世界范圍內多認為英語一直是菲律賓的競爭優勢,其相對便宜的教育成本吸引外國學生至少在菲律賓接受部分教育,為在英語國家的進一步學習做準備,菲律賓英語課程具備較大吸引力。眾所周知,菲律賓是護士、牙醫和海員的主要供應國,增加了提供此類課程高等院校的可信度。教育家們認為菲律賓應該繼續利用已獲得世界認可的項目優勢,領域包括護理、牙科、醫療健康相關服務、海事教育,以及教師培訓等。
事實上,在菲外國學生注冊專業中受歡迎的課程是文科和理科本科課程,緊隨其后為醫學、工商管理、計算機研究和牙科。2009年,在菲律賓的外國學生通常是攻讀以下專業:工商管理、牙科醫學、護理、酒店和餐館管理、醫藥、教師培訓及其他。超過12%的外國學生選擇讀工商管理課程,其中有253名學生來自中國,189名來自韓國;酒店及餐飲管理專業也深受韓國人歡迎,有188名韓國學生;132名印度學生在菲律賓學習心理學。菲律賓各大學的醫學護理專業更是聞名遐邇,每年都為韓國、日本、新加坡、中國臺灣省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培養大批醫術精湛的牙科醫生和高級護理專業人才。在菲律賓大學畢業的醫學護理專業的學生已經成為亞洲最搶手的醫學類專業人才。09年牙科醫學專業,有伊朗學生387人、韓國學生 62人,美國學生15人。護理專業,有 181名中國學生、77名美國學生、23 名印尼學生和17名韓國學生。
四、中菲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
菲律賓是留學成本低,菲律賓學費顯著低于歐美國家,僅為歐美國家的20%左右。隨著中菲兩國不斷加深教育文化領域的合作,菲律賓正成為越來越多中國學子出國留學的選擇,選擇牙醫、護理學、教育、工商管理專業的留學生越來越多。
中國同菲律賓較早就開展了高等教育方面的合作。1978年,中菲雙方就已簽署《科技合作協定 》,并于次年簽署了《文化合作協定》。1983年,中國與菲律賓等共20個國家都參與簽署了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承認高等教育學歷、文憑和學位的地區公約。2006年,為了增進與中國教育界的聯系,加強教育文化學術交流,菲律賓華教中心與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簽訂了《友好合作諒解備忘錄》。2007年,兩國簽署《教育合作諒解備忘錄》,進一步深化雙方教育交流與合作。2009年,兩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菲律賓共和國政府關于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的協議》,旨在促進中國和菲律賓兩國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便于兩國學生在對方國家進一步學習深造。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后,中菲雙方關系進一步發展,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也進入新的歷史階段。2016年,中菲兩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菲律賓共和國聯合聲明》,雙方表達了在教育領域簽署合作協定和諒解備忘錄的意愿。2018年,兩國領導人舉行會談,規劃兩國關系未來發展,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菲律賓共和國政府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同年在博鰲論壇簽署的《關于菲律賓英語語言教師來華工作的諒解備忘錄》正式落實菲律賓英語教師在華工作安排,表明中方認可菲律賓教師在高等教育機構擔任英語教師的資格和能力,以及雙方致力于保護和促進有關教師在工作中的福利,為促進中菲兩國語言交流奠定了基礎。2019年8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同菲律賓高等教育委員會主席維拉交換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菲律賓共和國高等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合作諒解備忘錄 (2019- 2024)》進一步深化中菲在高等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此外,在科研合作與教育產業方面,雙方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中國部分高校與菲律賓高校展開各領域的合作,例如,為全面推進與菲律賓在海洋領域的科技合作,中國海洋大與菲律賓八打雁國立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與菲律賓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等。
過去數年,南海問題的沖突與整頓對中菲關系發展造成了一定阻礙。當前中菲關系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困難,菲律賓政府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可能導致與中國之間的合作受阻,更多的影響兩國的政治層面,對兩國之間經濟往來產生負面影響,教育交流也受到了一些波及。相信雙方能夠保持冷靜理性的態度,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避免矛盾進一步升級,確保兩國關系的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