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是藝考中報考火熱專業,每年報考人數非常多,藝考生們想要突出重圍,在考試時熟練應對那這些考試小技巧快點收住!
★表演藝考中的臺詞技巧
1.說好普通話
作為一名表演藝考生首先必須要說好普通話。中國有八大方言區:北方話、吳話、湘語、贛語、客家話、閩北話、粵語。如果考生只能說家鄉話,而且又極難糾正為普通話,是很難成為合格的演員的,在藝考的選拔中優勢會大大降低。
2.聲音條件很關鍵
一個藝考生具備優美的聲音,能給觀眾帶來精神上的享受,而反之嘶啞的嗓音會使人物的語言黯然失色。因此,在選拔一個藝考生時,考查他的聲音條件是很重要的,這直接關系到將來對人物的塑造。
3.正確理解作品,準確表達內涵
一個考生要想朗誦好一篇文學需要進行深入、細致地理解。因為朗誦是在作品的基礎之上演員進行的藝術再創造,所以,考官對考生在理解和表達作品內容方面要進行細致的考查。
4.選材很重要
在朗誦考試時,選擇一篇既好同時又適合自己的材料是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為,選擇材料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你朗誦的效果。選擇自己能夠理解的,同時又好表達的,藝術性較強,有一定的思想性的材料。
5.語言要生活
考生在朗誦時既要學會運用語言來表達作品的內涵,同時又要用自己的形式來表達情感。不能有“朗誦腔”,盡量使語言接近生活,不能“假”“大”“空”。首先要讓觀眾或聽眾能聽懂、聽明白,在語言的運用上要生活化、自然、貼近生活。語言的處理要從作品的內容出發,不要做作,要有真實的情感體驗。
★表演藝考中的節奏技巧
節奏對于表演藝術的意義,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研究
1.考生的表演。首先是現實中人的生活過程的再現。既然節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運動,所以“電影角色要以人類的有機性去建立起角色的有機性。演員的創作只有一條途徑,就是遵循人類的規律。”
2.在表演這一藝術領域里,節奏是通過形體的表現(外在的)和心理的反應(內心的)感覺和理解它,其專業術語被稱之為“表演的速度節奏”。它來源于斯坦尼體系術語,是表演技術諸元素之一。
節奏作為幫助考生激起正確體驗和情感的技術,也是形成舞臺演出節奏和情緒氛圍的重要手段。速度一般指內、外部動作的快慢,是節奏的構成部分和外在表現之一;節奏則是貫穿在表演過程中的一種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現象,一般指內、外部動作的強弱、長短、張弛等。
例如,常說的“演出不合節奏”,不僅只是針對速率而言,同時也指演員的行動和體驗的強度,也就是實現舞臺事件時內心情感激動的程度。除此之外,節奏這個概念還包含節奏性,即行動的某種均勻性,它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安排。
斯坦尼說:“劇本或角色的速度節奏要是找對了,能自然地直接地,有時是機械式地抓住演員的感情,激發正確的體驗。”由此可見,行動的速度節奏不僅可以激起演員的情緒體驗,而且可以創造出一定的情緒氛圍,幫助演員準確地掌握好規定情境中人物的任務和行動。在一部影片中,銀幕節奏是電影多種手段綜合處理的結果。
隨著事件情節的發展,對人物節奏的處理也應有所不同,終體現出人物性格的統一性和多面性。在這個意義上,正如瑞典著名的兩棲導演英格瑪?伯格曼說:“節奏是至關重要的,永遠是至關重要的。” 不同的性格決定了不同人物的個性,同時決定了不同的動作節奏,而節奏反映出的準確性將反作用于人物的性格。
★表演藝考中的人物性格技巧
要使考官通過考生的表演感受到活生生的人物獨特的氣質和巨大的性格力量,就必須從分析人物性格入手。人物的性格又通常可以理解為人物處理事情的方式和方法,而人物的思想和情緒則是性格的一個組成部分。
人物的性格基調是角色內心變化的基礎和依據,而節奏的體現就是角色內心變化的過程。既然節奏是一切運動的組織原則,當掌握了一部影片角色的整體節奏之后,也就掌握了“角色的性格基調”。
而演員可以十分有目的地把任何一個過程,根據花費少的力量而達到大效果的原則,把對角色每個片段的分析、人物基調的把握、行為動作的設計有規律地組成一個統一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