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環境,指為了完成軟件測試工作所必需的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設備、歷史數據的總稱,簡而言之,測試環境=硬件+軟件+網絡+數據準備+測試工具。
硬件:指測試必需的服務器、客戶端、網絡連接等輔助設備。
軟件:指測試軟件運行時的操作系統、數據庫及其他應用軟件。
網絡:指被測軟件運行時的網絡系統、網絡結構以及其他網絡設備構成的環境等。
數據準備:一般指測試數據的準備。測試數據會在測試用例設計的階段設計好,然后軟件運行的時候,作為軟件輸入去驗證軟件功能。如果是少量、正常的測試數據,可以直接通過手動方式模擬出來,如果是大量的用戶數據的模擬,可以借助測試工具來構建。
測試工具:工具是輔助測試的好幫手,針對將要做的測試類型,可選擇合適的工具讓我們的測試事半功倍。比如接口測試,可以選擇Jmeter或者postman;抓包工具,可以選擇fiddler,wireshark等。
搭建測試環境的原則:
1. 真實
要求測試人員盡量模擬用戶的真實使用環境。我們應該選用合適的操作系統和軟件平臺,了解符合測試軟件運行的最 低要求及用戶使用的硬件配置,考慮到與其他軟件共存時,是否能正常運行等。
2. 無毒
若搭建的測試環境感染病毒,會導致測試軟件經常出現莫名的崩潰,運行不起來等現象,導致測試中斷。使用正版殺毒軟件防止病毒感染測試環境,**無毒環境。
3. 獨立
測試過程中要確保我們的測試環境獨立,避免測試環境被占用,影響測試進度及測試結果。有時開發人員為確定問題會使用我們的測試環境,這樣會打亂我們的測試活動。為避免這種情況,測試環境與開發環境應相互獨立,開發人員根據缺陷表單,在開發環境中復現和定位問題。
4. 可復用
當我們剛搭建好測試環境,安裝測試軟件之前及測試過程中,對操作系統及測試環境進行備份是必要的。在當測試環境遭到破壞時,可以恢復測試環境,避免測試數據丟失,出現不可預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