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0日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孟晚舟在演講中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算力是核心驅動力。華為致力于打造中國算力底座,為世界構建第二選擇,做厚‘黑土地’,滿足各行各業多樣性的AI算力需求。”
而就在一天前,市場也流傳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8月21日、8月26日與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基金會的談話紀要。在談話中,任正非直言,“我們即將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基礎就是大算力,第四次工業革命波瀾壯闊,其規模之大不可想象”。
作為華為兩大旗幟性人物,任正非與孟晚舟接連談及算力的重要性,實為罕見。
實際上,華為對于算力領域的重視,在今年發布盤古大模型之時便可窺豹一斑。
算力廣泛存在于手機、PC、超級計算機等各種硬件設備中,沒有算力這些軟硬件就不能正常使用。而玩虛擬貨幣的投資者,都聽過“算力”這個詞,在區塊鏈中,算力通常是指比特幣挖礦機的算力,也就是就是挖礦機挖出比特幣的能力,你的算力占全網算力的比例越高,算力產出的比特幣就越多。
算力可分為三類:第一類,就是高性能計算,即“超算”。第二類算力,為人工智能計算機,主要用于處理人工智能應用問題;第三類就是數據中心,它更多是通過云計算的方式給大家提供算力的公共服務。這三種計算中心,合起來就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算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在其發布的文章中也提出過一個觀點:算力是數字經濟的新引擎,算力的強弱,對數字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算力將決定我國在下個數字時代的地位。算力作為轉換數據價值的生產要素,已成為支撐數字經濟持續縱深發展的重要動力,維護算力網絡安全尤為重要。
算力網絡是提供算力和網絡深度融合、一體化服務的新型基礎設施。
相較于傳統的網絡安全威脅,算力網絡具有算力泛化、融通東西、算網共生、靈活連接等特點,因此,算力網絡將產生更多的資產暴露面和更高的連接頻次,資產遭受攻擊的概率也將大幅增加。
網絡安全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牽一發而動全身。從底洞效應來看,如果將“東數西算”工程比作木桶,那網絡安全就是其底座,沒有底座便無法蓄水。
與此同時,在現代計算環境中,算力也是網絡安全的一個重要方面。網絡攻擊者使用各種技術和手段來試圖入侵系統、竊取數據、破壞網絡服務等。為了有效地應對這些威脅,需要具備足夠的算力來進行安全防護和應對攻擊。
例如,密碼學算法用于加密和解密數據,確保數據傳輸的機密性和完整性。某些密碼學算法,如RSA和橢圓曲線密碼學,需要大量的計算操作。較弱的算力可能導致密碼破解攻擊的成功。網絡安全中的認證和授權機制需要大量的計算操作,以確保用戶身份的驗證和授權訪問的準確性。強大的算力可以提供更復雜和安全的認證和授權模型。
縱觀人類歷次技術革命,每一次都是生產力的重新布局。蒸汽時代布局了一張“鐵路網”,電氣時代布局了一張“電網”,數字經濟時代則正在布局一張“算力網”。
可以預見,網絡安全行業也將乘著算力發展的東風,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