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1.1定義
NR系統采用共享信道傳輸,時頻資源在UE之間是動態共享的,gNodeB通過調度特性實現上下行鏈路時頻資源的分配,除了能**系統吞吐率和用戶資源公平外,還可以提升系統容量和網絡性能。
調度特性包括如下基本功能:
(1)優先級計算
調度器根據調度輸入的信息,想·確定承載的調度優先級和選定調度的用戶,**調度公平性的同時,最 大化系統吞吐量。
(2)MCS(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選擇
調度器根據調度輸入的信息,確定每一個調度用戶的MCS。MCS包括QPSK(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16QAM(16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64QAM(64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以及256QAM(256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不同調制方式下采用不同的信道編碼效率。
對于信道質量好的場景,提供高階的調制方式和高的編碼效率。調制階數和編碼效率越高,傳輸效率越高。
(3)資源分配
調度器根據用戶數據量和選定的MCS,確定用戶分配的RB(ResourceBlock)數和RB位置。同一個UE在一個時隙里可以分配多個RB,可分配RB的最 大個數和系統帶寬、子載波間隔有關。C-band100MHz帶寬下,可分配的RB數為273個。
1.2相關概念
1.2.1調度器
調度器位于NR系統的MAC層,其基本功能是每個時隙為小區中的UE分配合適的系統資源用于發送和接收數據。按照調度方向,調度器分為下行調度器與上行調度器。
下行調度器
下行調度器為UE分配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上的資源,并選擇合適的MCS用于系統消息或用戶數據的傳輸。其功能為:
(1)為UE分配PDSCH上的時頻域資源。
(2)為UE分配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Signal)資源,以便UE進行PDSCH的解調。
(3)為UE選擇合適的MCS用于系統消息或用戶數據的傳輸。
上行<4G工程師如何學習5G>5G考試中常見題答案解析(1)調度器
上行調度器位為UE分配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上的資源,并選擇合適的MCS用于用戶數據的傳輸。其功能為:
(1)為UE分配PUSCH上的時頻域資源。
(2)為UE分配DMRS資源,以便gNodeB進行PUSCH的解調。
(3)為UE選擇合適的MCS用于用戶數據的傳輸。
1.2.2RE和RB
RE(ResourceElement)是NR系統最小的時頻資源單位,其在頻域上占據一個子載波,在時域上占據一個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符號。
RB是NR系統在物理層數據傳輸的資源分配最小單位,在頻域上包含12個子載波。
RE和RB的示意圖如圖1-1所示。
圖1-1RE和RB示意圖
NR系統支持15kHz,30kHz,120kHz子載波間隔,因此OFDM符號帶寬不同,一個無線幀(固定為10ms)包含的slot數量不同。
NR系統支持15kHz,30kHz,120kHz子載波間隔,因此OFDM符號帶寬不同,一個無線幀(固定為10ms)包含的slot數量不同。
15kHz子載波間隔下,一個無線幀包含10個slot。
30kHz子載波間隔下,一個無線幀包含20個slot。
120kHz子載波間隔下,一個無線幀包含80個slot。
1.2.3MCS
MCS是指調制與編碼方案。包括QPSK、16QAM、64QAM以及256QAM。不同的調制方式下采用不同的信道編碼效率。其中:
QPSK是將2個信息比特調制成一個調制符號。
16QAM是將4個信息比特調制成一個調制符號。
64QAM是將6個信息比特調制成一個調制符號。
256QAM是將8個信息比特調制成一個調制符號。
1.2.4TBS
TBS(TransportBlockSize)是指傳輸塊大小。
(1)一個無線幀包含10個slot。
(2)30kHz子載波間隔下,一個無線幀包含20個slot。
(3)120kHz子載波間隔下,一個無線幀包含80個slot。
2、下行調度
2.1下行調度基本功能
2.1.1原理描述
下行調度的基本流程如圖2-1所示,用戶數據請求會作為調度器的輸入,用戶調度結果會作為調度器的輸出,詳細請參見3GPPTS38.214V15.4.0中的5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relatedprocedures。
圖2-1下行調度基本流程
下行調度器的輸入信息與輸出信息描述如下。
用戶數據請求
RLC(RadioLinkControl)數據緩存狀態:RLC緩存中的數據量,指示用戶待調度的數據量。
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反饋狀態:HARQ反饋狀態包括ACK(Acknowledgement)、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和DTX(DiscontinuousTransmission),指示用戶初傳數據和重傳數據的傳輸正確性。
用戶調度結果
PDSCH時頻域資源:調度器給UE分配的PDSCH時頻域資源,包括時域資源和頻域資源。
DMRS資源:調度器給UE分配的DMRS資源。
MCS:調度器為每個調度成功的UE指示的調制編碼方式。
說明:
基站形態、終端能力、下行功率等信息也會影響調度的結果。
下行調度器每時隙調度的流程如下。
確定調度的內容和數傳調度的類型,詳細請參見確定調度內容和類型。
調度用戶,詳細請參見調度用戶。
選擇MCS,詳細請參見選擇MCS。
分配PDSCH時頻域資源,詳細請參見分配PDSCH時頻域資源。
分配DMRS資源,詳細請參見分配DMRS資源。
確定調度內容和類型
下行調度器在調度數據前,需要確定調度的內容和類型。
1、確定調度內容
(1)在每時隙調度中,調度內容包括控制面信息和數據面信息,這些信息均在PDSCH上傳輸。
(2)控制面信息包括公共控制信息和用戶級控制信息。其中公共控制信息包括廣播消息、尋呼消息和隨機接入響應消息,用戶級控制消息包括SRB0、SRB1、SRB2和SRB3等。
數據面信息是指用戶與無線網絡之間傳輸的業務數據。
2、確定調度類型
(1)如果RLC中有緩存數據,則調度器認為有新的數據需要傳輸,并將此類調度確定為初傳調度。初傳調度結束后,
(2)如果用戶下行傳輸數據的HARQ反饋狀態為ACK,則表示此次數傳調度成功,該數據調度流程結束;如果該用戶還有未被調度的RLC緩存數據,則繼續進行初傳調度。
如果用戶下行傳輸數據的HARQ反饋狀態為NACK/DTX,則表示此次數據調度失敗,調度器需要重新調度該數據,并將此類數傳調度確定為重傳調度。
調度用戶
gNodeB確定了數傳調度類型后,會根據調度類型來進行調度。
(1)初傳調度
下行初傳調度根據EPF(EnhancedProportionalFair)算法,對多個有下行數據傳輸請求的業務進行優先級排序,并按照優先級從高到低依次調度。
(2)重傳調度
下行重傳調度為異步自適應HARQ重傳,每時隙的HARQ重傳調度流程如圖2-2所示。
圖2-2自適應HARQ重傳調度流程
1、判斷是否有符合HARQ重傳條件的用戶
調度器通過判斷當前調度時隙是否處于異頻測量GAP等信息,以確定是否將重傳用戶加入當前的重傳調度隊列。
說明:
1、測量GAP是指讓UE離開當前頻點到其它頻點測量的時間段。
(1)若滿足重傳條件,則調度器將用戶加入重傳調度隊列,跳轉到2。
(2)若不滿足重傳條件,則調度器不進行重傳調度,重傳調度結束。
2、挑選一個HARQ重傳用戶
調度器通過計算重傳用戶的HARQ等待時間,按等待時間從長到短的順序給用戶進行重傳排序,挑選用戶。
3、判斷連續重傳失敗次數是否小于最 大重傳次數
(1)若是,則調度器嘗試為重傳用戶進行資源分配,跳轉到4。
(2)若否,則調度器放棄本次重傳,將用戶的HARQ信息釋放。
4、判斷下行資源是否有剩余
(1)若是,則調度器挑選當前重傳隊列中優先級最 高用戶嘗試進行HARQ重傳,跳轉到1。
(2)若否,則調度器重傳調度結束。
為了實現對重傳資源的精準利用,引入下行增強自適應重傳功能。下行增強自適應重傳功能可以將節約出來的重傳資源用于新傳,以進一步提升頻譜效率。
選擇MCS
系統按照UE上報的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自動選擇傳輸用戶數據時所用的MCS,如果MCS不能真實反映調度時刻的信道質量,初傳誤塊率IBLER(InitialBlockErrorRate)就不能收斂于最 優值。因此下行調度器會定期檢查用戶是否有HARQ反饋,如果存在HARQ反饋,gNodeB根據HARQ反饋結果,判斷調度器當前選擇的MCS與實際信道質量的偏離程度,并自適應調整MCS,確保調度器選擇的MCS與信道質量匹配,使得IBLER能夠收斂到最 優值,從而提升系統的下行吞吐量。
(1)IBLER的目標值設置越低,下行數據包MCS選擇的調制階數越低,會導致傳輸效率降低。
(2)IBLER的目標值設置越高,下行數據包MCS選擇的調制階數越高,會導致下行數據包重傳的增加。
說明:
影響CQI上報值準確性的主要因素如下:
CQI上報至少存在n個時隙的時延。當CQI上報時延超過信道的相干時間,將導致上報時刻的CQI與調度時的信道質量不匹配。n與gNodeB處理能力、空口傳輸時延及CQI上報周期有關。
分配PDSCH時頻域資源
PDSCH時頻域資源包括PDSCH時域資源和PDSCH頻域資源。分配PDSCH時頻域資源是指給用戶分配合適的資源大小和資源位置。
1、分配PDSCH頻域資源
3GPPTS38.214V15.4.0中5.1.2.2Resourceallocationinfrequencydomain章節規定了type0和type1兩種資源分配方式。
type0是RBG粒度的分配方式,支持非連續分配和連續分配;type1是RB粒度的分配方式,僅支持連續分配。
當前公共控制信息的資源分配采用type1分配方式。
當前用戶級控制信息和數據信息采用type0的連續分配方式,如圖2-3所示。
圖2-3type0連續分配方式
2、分配PDSCH時域資源
調度器需要為終端指示調度所在slot,以及該slot內調度的OFDM符號的起止位置。
分配DMRS資源
DMRS資源分配是為了UE實現下行PDSCH資源的解調。3GPPTS38.211V15.4.0中7.4.1Referencesignals定義了PDSCHDMRS的相關定義,包括DMRS符號數、DMRS配置類型、DMRSport端口分配、CDMgroup分組等內容。
PDSCHDMRS有如下定義。
1、DMRS種類
FrontLoaded(FL)DMRS:前置DMRS符號,支持1個或2個符號。參數NRDUCellPdsch.DlDmrsMaxLength控制下行前置DMRS的最 大符號長度,默認取值2個符號。
(1)當參數NRDUCellPdsch.DlDmrsMaxLength配置為“1SYMBOL”時,下行前置DMRS以DMRS開銷最小化為原則,按1個符號生效。
當參數NRDUCellPdsch.DlDmrsMaxLength配置為“2SYMBOL”時,下行前置DMRS以用戶體驗優先為原則,自適應選擇1個或2個符號生效。
(2)Additional(Add)DMRS:附加DMRS符號,協議中支持0、1、2和3組,當前版本支持0、1、2組,通過參數NRDUCellPdsch.DlAdditionalDmrsPos配置下行附加DMRS的位置。每組附加DMRS的符號數與前置DMRS符號數相同,附加DMRS符號在slot內的具體時域位置由協議根據PDSCH的符號配置來確定,不需要特別指示。
2、DMRS配置類型
DMRS的配置類型由參數NRDUCellPdsch.DlDmrsConfigType來確定,可以配置為“TYPE1”,“TYPE2”和“TYPE_ADAPYTIVE”。
(1)當配置為“TYPE1”時,DMRS示意圖如圖2-4所示。
圖2-4PDSCHDMRSType1
(2)DMRSType1下,CDMgroup有2組,其中,
2/3(1個前置DMRS符號)
2/3/6/7(2個前置DMRS符號)
0/1(1個前置DMRS符號)
0/1/4/5(2個前置DMRS符號)
第1組CDMgroup0指的是藍色所示DMRSRE,對應的DMRSport為
第2組CDMgroup1指的是黃色所示DMRSRE,對應的DMRSport為
(3)當配置為“TYPE2”時,DMRS示意圖如圖2-5所示。
圖2-5PDSCHDMRSType2
DMRSType2下,CDMgroup有3組,其中,
1、第1組CDMgroup0指的是藍色所示DMRSRE,對應的DMRSport為
0/1(1個前置DMRS符號)
0/1/6/7(2個前置DMRS符號)
2、第2組CDMgroup1指的是黃色所示DMRSRE,對應的DMRSport為
2/3(1個前置DMRS符號)
2/3/8/9(2個前置DMRS符號)
3、第3組CDMgroup2指的是紅色所示DMRSRE,對應的DMRSport為
4/5(1個前置DMRS符號)
4/5/10/11(2個前置DMRS符號)
3、上行調度
3.1上行調度基本功能
3.1.1原理描述
上行調度的基本流程如圖3-1所示,用戶數據請求會作為調度器的輸入,用戶調度結果會作為調度器的輸出,詳細請參見3GPPTS38.214V15.4.0中的6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relatedprocedures。
圖3-1上行調度基本流程
上行調度器的輸入信息與輸出信息描述如下。
用戶數據請求
1、SRI(SchedulingRequestIndicator):UE通過PUCCH(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告知gNodeB有上行數據需要發送,調度器據此為UE分配PUSCH時頻域資源。
2、BSR(BufferStatusReport):UE向調度器發送的上行數據緩沖區中數據量大小。
3、HARQ反饋狀態:HARQ反饋狀態包括ACK、NACK,指示用戶初傳數據和重傳數據的傳輸正確性。
用戶調度結果
1、PUSCH時頻域資源:調度器給UE分配的PUSCH時頻域資源,包括時域資源和頻域資源。
2、DMRS資源:調度器給UE分配的DMRS資源范圍。
3、MCS:調度器為每個調度成功的UE指示的調制編碼方式。
上行調度器每時隙調度的流程如下。
1、確定用戶調度類型,詳細請參見確定用戶調度類型。
2、調度用戶,詳細請參見調度用戶。
3、分配PUSCH時頻域資源,詳細請參見分配PUSCH時頻域資源。
4、選擇MCS,詳細請參見選擇MCS。
5、分配DMRS資源,詳細請參見分配DMRS資源。
確定用戶調度類型
上行調度器在調度數據前,需要確定用戶的調度類型,用戶的調度類型包括初傳調度和重傳調度。
初傳調度是指數據塊的初次調度,調度器通過如下任意一種方式觸發上行初傳調度。
1、gNodeB收到用戶的SRI請求,此時調度器認為有新的數據需要傳輸。
2、gNodeB通過預調度的方式主動調度用戶上行數據。預調度是指不論UE是否向gNodeB發送SRI請求,每隔一段時間gNodeB都會主動調度一次UE,以減少從UE發送SRI到獲得上行調度授權的時間。
初傳調度結束后
1、如果gNodeB接收用戶上行數據的HARQ反饋狀態為ACK,則表示此次調度成功,調度流程結束;如果用戶在上一次上行傳輸的數據塊中攜帶了BSR報告,則表示用戶還有未被調度的數據,繼續進行初傳調度。
2、如果gNodeB接收用戶上行數據的HARQ反饋狀態為NACK,則表示此次調度失敗,調度器需要重新調度該數據塊,并將此類調度確定為重傳調度。
調度用戶
gNodeB確定了用戶的調度類型后,會根據用戶的調度類型來進行調度。
1、初傳調度
上行初傳調度根據EPF算法,對多個有上行數據傳輸請求的用戶進行優先級排序,根據EPF優先級從高到低依次調度。
2、重傳調度
上行重傳調度為異步自適應HARQ重傳。HARQ重傳時,系統可以自適應選擇MCS,TBS與初傳的TBS相同。上行調度支持4個HARQ冗余版本。
分配PUSCH時頻域資源
1、PUSCH時頻域資源包括PUSCH時域資源和PUSCH頻域資源。
PUSCH時域資源為去除短結構PUCCH、SRS和DMRS等已使用的OFDM符號后剩余的OFDM符號,如圖4-2所示。
圖4-2時域資源
PUSCH頻域資源為去除長結構PUCCH和PRACH已使用的RB資源后剩余的RB資源,如圖5-3所示。
圖4-3頻域資源
分配PUSCH資源是指給用戶分配合適的資源大小和資源位置。
分配PUSCH頻域資源
1、確定資源大小
上行調度器根據UE上報的緩沖區狀態(BSR)、功率余量(PowerHeadroom)狀態等確定該UE在本時隙所需的RB資源大小。當用戶請求的數據量大小一樣時,若用戶的信道質量較好,則調度器分配給該用戶的RB資源就較少。
2、確定資源位置
調度的RB位置根據資源分配結果來確定,在扣除其他用戶占用的RB后,選定可用的RB位置。
上行調度可使用連續調度或非連續調度的方式進行資源分配,通過NRDUCellAlgoSwitch.UlInconsecutiveSchSwitch的子開關“UL_NON_CON_SCH_SW”控制(默認配置為開)。
當子開關打開時,采用上行非連續調度方式進行資源分配;當子開關關閉時,采用上行連續調度方式進行資源分配。
(1)上行MU-MIMO功能關閉(即參數NRDuCellAlgoSwitch.MuMimoSwitch的“UL_MU_MIMO_SW”關閉)。
(2)低頻TDD場景(低頻表示Sub-6GHz的頻段)。
(3)UE支持上行非連續資源分配的能力。
上行非連續調度
上行調度器在可用帶寬范圍內搜索一段連續或多段不連續的RB資源后分配給用戶,這樣可以更充分地利用頻域資源。上行非連續調度資源按RBG粒度進行分配,詳細請參見3GPPTS38.214V15.4.0中6.1.2.2Resourceallocationinfrequencydomain。
上行非連續調度僅同時滿足以下情景時才可以使用:
(1)上行MU-MIMO功能關閉(即參數NRDuCellAlgoSwitch.MuMimoSwitch的“UL_MU_MIMO_SW”關閉)。上行MU-MIMO功能的詳細信息請參見《MIMO》。
(2)低頻TDD場景(低頻表示Sub-6GHz的頻段)。
(3)UE支持上行非連續資源分配的能力。
上行連續調度
當子開關關閉時,上行調度器從可用帶寬范圍起始位置開始搜索一段連續的RB資源后分配給用戶,上行連續調度資源按RB粒度進行分配,詳細請參見3GPPTS38.214V15.4.0中6.1.2.2Resourceallocationinfrequencydomain。
分配PUSCH時域資源
調度器需要為終端指示調度所在slot,以及該slot內調度的OFDM符號的起止位置。
1、選擇MCS
SINR(Signal-to-Interference-and-NoiseRatio)反映了UE的上行信道質量。由于信道變化對信號有影響,gNodeB測量時刻的SINR和調度時刻的SINR相比,可能已經有較大的變化。如果測量時刻的SINR不能真實反映調度時的信道質量,IBLER就不能收斂于最 優值。因此gNodeB需要對測量時刻的SINR進行調整,再根據SINR的調整結果確定上行調度的MCS。
2、調整SINR
上行SINR調整量初始值通過參數NRDUCellPusch.InitUlSinrAdjust配置。在進行SINR調整時,調度器根據上行IBLER目標值計算SINR調整量:
在現實網絡中,不同場景對IBLER的要求不一樣,因此上行IBLER目標值需要根據用戶信道變化情況進行自適應調整,使用戶獲得更高的上行吞吐率。上行IBLER目標值自適應功能通過打開參數NRDuCellAlgoSwitch.AdaptiveEdgeExpEnhSwitch的子開關“UL_IBLER_ADAPT_SW”生效。
(1)子開關關閉時,上行IBLER目標值為固定值10%。
(2)子開關打開時,根據SINR波動情況選擇目標值。SINR波動越大,選擇的IBLER目標值越大。
(3)當IBLER高于上行IBLER目標值時,SINR調整量向上調整。
(4)當IBLER低于上行IBLER目標值時,SINR調整量向下調整。
上行調度器在測量時刻的SINR基礎上疊加SINR調整量后,得到調整后的SINR,調整后的SINR對應用戶當前信道質量。
3、確定MCS
調度器將調整后的SINR與gNodeB解調性能進行比較,選擇合適的MCS用于用戶上行傳輸。
分配DMRS資源
DMRS資源分配是為了gNodeB實現上行PUSCH資源的解調。3GPPTS38.211V15.4.0中6.4.1Referencesignals定義了PUSCHDMRS的相關定義,包括DMRS符號數、DMRS配置類型、DMRSport端口、CDMgroup分組等內容,用于確定用戶的DMRS發送資源。
1、DMRS種類
FrontLoaded(FL)DMRS:前置DMRS符號,支持1個或2個符號。
Additional(Add)DMRS:附加DMRS符號,協議中支持0、1、2和3組,當前版本僅支持0、1和2組。由參數NRDUCellPusch.UlAdditionalDmrsPos配置附加DMRS符號的有無和符號組數,而附加DMRS符號的時域位置由協議根據PUSCH的符號配置來確定,不需要特別指示。
2、DMRS配置類型
DMRS的配置類型由參數NRDUCellPusch.UlDmrsType來配置,可以配置為“TYPE1”和“TYPE2”。由于支持“TYPE2”的DMRS類型是UE的可選能力,因此建議將DMRS類型配置為“TYPE1”,詳細請參見3GPPTS38.306V15.4.0中4.2.7.10Phy-Parameters。
當配置為“TYPE1”時,DMRS示意圖如圖4-4所示。
圖4-4PUSCHDMRS Type1
3、DMRSType1下,CDMgroup有2組,其中,
2/3(1個前置DMRS符號)
2/3/6/7(2個前置DMRS符號)
0/1(1個前置DMRS符號)
0/1/4/5(2個前置DMRS符號)
第1組CDMgroup0指的是藍色所示DMRSRE,對應的DMRSport為
第2組CDMgroup1指的是黃色所示DMRSRE,對應的DMRSport為
4、當配置為“TYPE2”時,DMRS示意圖如圖4-5所示。
圖4-5PUSCHDMRS Type2
DMRSType2下,CDMgroup有3組,其中,
(1)第1組CDMgroup0指的是藍色所示DMRSRE,對應的DMRSport為
0/1(1個前置DMRS符號)
0/1/6/7(2個前置DMRS符號)
(2)第2組CDMgroup1指的是黃色所示DMRSRE,對應的DMRSport為
2/3(1個前置DMRS符號)
2/3/8/9(2個前置DMRS符號)
(3)第3組CDMgroup2指的是紅色所示DMRSRE,對應的DMRSport為
4/5(1個前置DMRS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