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力花邊的設計方法與多梳櫛花邊的設計基本相似。不同點主要在于地組織結構,花紗墊紗方向限制以及意匠紙的選用等方面。
主要采用兩種類型的地組織:彈力網眼和“技術”網眼。前者已如上述,后者是經向比緯向有更大延伸性的雙梳機構。
1、彈力網眼
常用的彈力地組織結構為“彈力網眼結構”,它由四梳組成。所有地梳櫛穿紗方式都為1穿1空。位于機前的兩把地梳編織“漁網地組織”,作對稱墊紗。位于機后的第3、第4把地梳穿入彈力紗,也作對稱墊紗,并分別環繞在前面兩把地梳編織的編鏈上,第3把地梳上的彈力紗襯入第一把地梳編織的編鏈柱中,第四把地梳上的彈力紗襯入第2把地梳編織的編鏈柱中。
如果上述對紗方式被變更,那么彈性紗的針背墊紗方向與相應地梳的針背墊紗方向將相反,彈性紗被分隔開,并在織物上形成兩個交叉點,這在生產上是不正確的。
GB1和GB2墊紗運動對稱,送經量一致,因此地經軸1和地經軸2可用鏈條串聯起來,并僅采用一套積極式送經機構以**送經量的一致。對于GB3和 GB4,由于它們的送經量也一致,且都為半穿方式,因此可僅用一根滿繞經軸來分別供給兩把彈力地梳的用紗。采用上述生產方式,一方面織物正品率高;另一方面可對地紗和彈力紗的送經量進行測試并確定它們各自的整經長度,從而可使兩根地經軸和一根彈力紗地經軸幾乎同時編織結束,這樣可減少更換盤頭的次數,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為了形成良好的彈性織物,成圈地梳紗常采用較細的錦綸絲,如50dtex、70dtex和100dtex,而彈力紗則采用較粗的紗線,如140、250、560,840dtex。由于彈性紗較粗,張力較高,因此實際上在織物中其是挺直的,而成圈紗則被彎曲發生變形。
意匠紙采用與地組織結構相適應的專用紙,經簡化的常用彈力網眼結構意匠紙,橫線表示橫列,縱線表示縱行,交叉線代表地組織中的交叉連接線,由于該縱行沒有發生變形移位,因此兩縱行間可以編寫上代表鏈塊號碼的數碼。
2、彈力花邊“技術”網眼結構
另一用于生產彈力花邊的地組織是“技術網眼”組織,該技術網眼組織恰好如六角網眼組織一樣,只是襯緯紗被彈力紗線所替代,由于較粗的彈力紗所具有的剛度及彈性回復性,因此其亦挺直在織物中并使典型的六角網眼發生變形。
考慮和設計“技術”網眼結構就要復雜和困難得多,因為所涉及的線圈是扭曲的。該織物是雙梳結構,基本的墊紗組織與服飾網眼和花邊所用的一樣。襯緯梳穿入彈性紗并裝在機后。在實際結構中,由于彈性紗的強度和纖度較大,因而在織物中呈挺直狀態,而成圈紗經受著所有的彎曲。任何一個彈性紗通過兩個縱行。因此,通過每第3個橫列的線圈的聯接,兩個縱行的幾個部分形成一個直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