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宋潔 實習生許若溪) 今日起,市商務局、市工商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局、市消協、市商聯會將聯合對我市手機維修行業規范經營開展專項整治活動。今后,所有手機維修行業的從業人員須持證上崗,無證上崗的店面、柜臺或個人將受到嚴厲處罰。
手機維修行業病相報告
病相一:大部設備陳舊
從業人員無資質
據調查,目前西安市場上有上千家手機維修店,絕大多數硬件設施陳舊落后,收費及服務混亂,從業人員多數未取得上崗資質、店容店貌差亂現象嚴重,因此導致的消費投訴及糾紛頻發。
案例一:消費者李先生昨日剛剛向市消協投訴稱,自己購買的一款摩托羅拉手機用后不久出現質量問題,拿到一家自稱摩托羅拉特約維修商處維修,過了很久都未修好。當李先生向修理人員詢問時,被告知還要再交800元才能修好。隨后,李先生將電話打到北京摩托羅拉的售后電話,才得知該合作維修商原來竟是“山寨版”。消協稱,目前,有不少手機維修點擅自打著“特約維修”的旗號,其實與手機廠家并無約定。出現糾紛后,廠家根本不會出面解決。
病相二:競爭無序
投訴居榜首
近年來,隨著手機市場的蓬勃發展,西安手機市場存在的問題也突顯出來,競爭無序、價格混亂,水貨機、貼牌機、山寨機、翻新機充斥市場,手機質量和售后“三包”成為消費者投訴焦點,手機投訴連續5年位居西安商品類質量投訴的榜首,且呈逐步上升的勢頭,嚴重擾亂了手機市場的正常秩序,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案例二:消費者黃女士的手機不慎落水,在一手機維修點檢測時,修理人員說要更換主板等部件,需收取幾百元。隨后黃女士將手機拿到正規維修店,沒想到只要10元錢,做了一下烘干就好了。對此,市消協表示,目前手機維修點良莠不齊,夸大手機的病因,進而漫天要價往往是修理商常用的伎倆。
病相三:“制造”故障
偷梁換柱
由于行業監管的缺位,手機售后維修過程中的人為“制造”故障、“偷梁換柱”牟取暴利、高額收費、冒充特約維修等現象屢見不鮮,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案例三:市民王先生近日向消協投訴,他的手機6月份壞了,就近送到一家維修點去修,當時付了300余元,對方為其更換了一個主板。但隨后他卻發現手機上存有很多陌生短信息,當王先生再次來到維修點進行質問時,該維修點才承認“主板是舊的”。消協表示,由于現在手機回收渠道很多,配件很容易搜集,當手機維修時,部分修理商很容易在配件上做手腳,只把壞配件換成了舊配件,這樣吃虧的只能是消費者。
五部門聯合下“解藥”
解藥一:集中整治手機維修行業
為加強我市手機維修行業市場秩序管理,市商務、工商、勞動、消協、商聯等部門專門成立了“西安市手機維修行業規范經營領導小組辦公室”,今日起對手機維修行業進行集中整治。此次活動采取自查與檢查相結合的方法,相關賣場、經營戶、維修站首先在8月25日到9月5日進行自查,9月6日至9月16日為聯合檢查時間。
檢查包括對我市手機維修的店面、專柜、客服及售后服務進行詳細地清點統計,建立全市手機維修及售后服務統一資料庫,方便行業管理及消費者投訴管理;對手機維修人員持證上崗現狀進行檢查,所有手機維修行業的從業人員須持證上崗,未取得職業資格的須通過學習考試取得相關資質,對于不具備基本維修條件、無證上崗的手機維修部、柜臺、客服、售后或個人根據相關規定予以嚴肅處理。
解藥二:成立職業技能鑒定站
在本次專項整治活動的基礎上,我市將建立規范手機維修經營行為的長效機制,凡從事手機維修行業的經營戶和客服中心、售后中心必須達到持照經營、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維修服務流程規范、收費標準公開合理、店容店貌安全整潔五項標準。
另外,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局批準的“西安手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站”也在日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