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立體裁剪就是學習“人體著裝狀態中”的裁剪。 因為服裝的對象和終穿著者都是人。而人體既是立體的,也是極富活動力和生命力的軀體。人類對服裝的要求是多方位、多功能、多層次的。僅用“平面”這一“二維”的方法來解決和完成“立體”即“四維”(長寬高加上時空)的人類的諸多需要顯然是不夠的。光用“立裁”或僅用“平裁”可以說都是不夠理想的,至少是受局限的,技術上是不完美的。所以,學習立體裁剪肯定會對平面裁剪起到一定的互補和輔助作用。通過學習立體裁剪將有助于提升老板、股東、設計師、打板師、樣板師傅以及銷售人員等對國際服裝體系的認知和了解; 有助于提升企業自身的服裝造型及技術含量,有助于開闊設計者的思路,提高品牌、版型技術的國際化步伐及含金量。
立體裁剪乃是遠古人類文化的遺產,是對人類祖先們的智慧與服裝技藝經驗的繁衍和傳承,非常值得學習、借用、繼承和弘揚。運用立體裁剪技術塑造款式造型,能快捷直觀的體現設計師的構思效果;并引發設計師對服裝的造型在分割、比例、線條、節奏、色塊、裝飾、工藝細節等關系的重審、反思和處理,盡早地調整和確認,而不必等到樣衣完成才作修改;同時,還可幫助設計師在立裁的人臺上進行邊設計、邊修改,增加再創作的靈感及機會。
立體裁剪技術雖源自于西方遠古的傳統服裝文化,可它能延用和發展至今,就足以證明后人對它的空間造型技術和實際作用的大肯定。立裁技術的確是一種令服裝更賦有生命力,更富于人性化,更具有舒適感,更符合人體體形,更方便人體機能活動的剪裁方式。而相比我們已沿用多年的平面裁剪,顯然也有簡單便捷的特點和很強的實用性,然而它畢竟只是平面的。假如能將平面裁剪與立體裁剪合二為一,就能更充分發揮兩者的長處,成為一種優勢的互補。如果能在平面制圖的過程中,植入立體裁剪的元素,就能取它山之石,洋為中用。面對立裁和平裁,我可以預言,如能把它們結合起來, 定將給中國的服裝業帶來新的技術革新和勃勃生機。就如同運用古老中醫的經驗,加上西醫的科學技術一樣,中西合壁,取長補短,從而給寶貴的生命帶來一縷燦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