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加速,市場競爭的深化,企業發展問題的重要性已日益突出。企業要在優勝劣汰競爭中生存,就必須實現自身的穩固發展,但由于各種文化,及年齡層次等因素的差異,使得許多現代的企業管理人員對企業發展的理解及做法各不一樣,現就如何實現企業的穩固發展,談談本人的看法:
企業要實現的發展,必須牢記這條公式:企業的穩固發展=規模化+專業化+自主創新。
一 企業實現規模化
(一)規模化
一般認為,現代大企業的優勢主要源自于企業的硬件規模與經營的范圍。這屬于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認識,也是我們現有的關于大企業知識的主要理論淵源,它為我們指出了企業規模擴張的內在動因。
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面臨挑戰的行業大多屬于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這類產業一般都有很高的規模經濟要求和技術素質要求,只有大規模生產才能降低成本,**產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力;只有大規模投入才能形成自主開發能力,保持產品在技術上的競爭力。這勢必要求企業實現規模化發展。
1、企業的規模化兩個不同層次:硬件規模與軟件規模
硬件規模主要是指因大批量生產能夠采用更先進的工藝,更大型、更專業化的設備,實現標準化、專業化和簡單化作業,從而大量減少單位產品的設備投資,大量節約原材料和能源。而軟件規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企業規模的放大使企業的經營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有可能經得起暫時的虧損,有能力開發風險大但同時盈利性也更大的產品,可以大量減少廣告促銷費用,有利于發揮現在商標和企業商譽的潛在價值等。它可以指生產經營同類產品的若干個工廠(或生產線)實現橫向一體化,或處于生產經營過程不同階段的工廠(或生產線)實現縱向一體化,以及生產經營多樣化等三種途徑所產生的規模效益。
從理論上講,企業的規模經濟性首先是來自于硬件規模經濟,在此基礎上,再追求軟件規模經濟。沒有硬件規模經濟的企業規模如無源之水,是難以長久的。實際上,我國目前不少企業首先急待解決的即是硬件規模經濟,這在機械、電子、汽車、煉油、和鋼鐵等行業中表現尤為突出。這種硬件規模不經濟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創利能力,也使大企業缺乏成長的空間。因此,重新明確硬件規模與軟件規模的區別,有利于企業辨別自身規模經濟的缺乏來自哪一層次,從而對癥下藥,制定正確的發展規劃,避免盲目擴張,形成有規模無效益的局面。
2、企業的規模化必須基于加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規模不等于效率,規模是效率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企業規模只有與其競爭力掛起鉤來才會顯出實際意義。
根據麥肯錫咨詢公司的觀點,核心競爭力是指某一組織內部一系列互補的技能和知識的結合,它具有使一項或多項業務達到競爭領域一流水平、具有明顯優勢的能力。核心競爭力主要包括核心技術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對外影響能力和應變能力,其中創新是核心競爭力的靈魂,主導產品(服務)是核心競爭力的精髓。
核心競爭力的概念對于正在致力于規模擴張的中國大企業來說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為公司在一定時期所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且其采取不同活動所能產生規模經濟的潛力是不同的,因此集中公司資源,在企業價值鏈中選取能創造價值的戰略環節,致力于形成有競爭力的規模優勢就顯得格外重要。核心競爭能力帶來企業規模擴張,而規模優勢又強化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企業只有注意突出主營行業優勢,明確企業的規模、產業邊界,加強培養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形成專業化的規模優勢,才能取得成功。
3、企業規模化應保持技術和制度雙重
技術水平是決定軟件規模的重要因素。而值得注意的是,制度因素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力。
企業的規模化實現受內、外部條件的共同影響。從規模經濟的外部條件來看,除了一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和市場容量影響規模經濟外,交易效率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果在市場的制度層面,產權界定不清、信息公開程度低、法制軟弱、市場封鎖,在基礎設施上,運輸途徑狹窄、運輸成本高、信息傳遞慢,則市場半徑必然很小、市場的規模難以擴大,分工、專業化和規模化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從內部條件考慮,企業的管理水平是影響企業規模化實現的重要因素。所以,企業規模化要求健全有效的企業治理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