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介紹】
1.線下培訓一個月左右,(實操+筆試)
2.精準培訓(不過全額退款)
【發展方向】
(中醫方向,臨床方向)
【學習內容】
二、中醫方向學習內容
1. 醫學綜合筆試
(1)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病因病機、治則治法。
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核心理論。
(2)中醫診斷學
四診(望、聞、問、切)、八綱辨證、臟腑辨證等。
(3)中藥學與方劑學
常用中藥的藥性、功效、配伍禁忌(如麻黃、人參、當歸等)。
經典方劑組成與應用(如四君子湯、六味地黃丸)。
(4)中醫臨床學科
中醫內科學、外科學、婦科學、兒科學、針灸學等常見病診療。
(5)西醫基礎(占比約30%)
解剖學、生理學、診斷學基礎(如心電圖、影像學)、傳染病防治等。
2. 實踐技能考試
(1)中醫操作
針灸、拔罐、艾灸、推拿手法演示。
舌診、脈診操作與辨證分析。
(2)西醫操作
體格檢查(心肺聽診、腹部觸診)、急救技術(心肺復蘇)。
(3)病例分析
根據中醫四診資料,辨證施治并開具處方。
三、臨床方向學習內容
1. 醫學綜合筆試
(1)基礎醫學
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藥理學。
(2)臨床醫學
內科學(呼吸、心血管、消化系統疾病等)。
外科學(創傷處理、圍手術期管理)。
婦產科學、兒科學、傳染病學、精神病學。
(3)預防醫學與人文
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醫學倫理學、衛生法規。
2. 實踐技能考試
(1)臨床操作
無菌技術(換藥、縫合)、穿刺術(胸穿、腰穿)、導尿術等。
心肺復蘇(CPR)、止血包扎、骨折固定。
(2)病例分析
根據患者癥狀、檢查結果(如血常規、影像報告)診斷并制定治療方案。
(3)體格檢查
系統查體(如心肺聽診、神經系統檢查)。
四、通用學習模塊
醫學倫理學與法規
《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
公共衛生與預防
傳染病防控(如艾滋病、結核病)、慢性病管理。
醫學人文
醫患溝通技巧、醫療糾紛預防。
五、考試流程與報名條件
報名條件:
中醫學/臨床醫學專業 大專或中專 學歷,且在醫療機構試用期滿1年。
考試形式:
實踐技能考試:現場操作
醫學綜合筆試:計算機化考試(300分滿分,180分合格)。
考試時間:
技能考試:6月;筆試:8月(具體時間以國家醫學考試網通知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