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介紹】
小銘班主要針對校考學生及聯考學生中基礎好、成績較為優異學生打造的班型;
【招生對象】
美術、音樂等藝術類聯考結束或校考結束的藝考生,且成績在420分以上;
【班級人數】
20至22人;
【班級設置】
根據學習周期不同,分為小銘聯考班和小銘校考班兩種類型
關于各類班型“學習周期”的說明:聯考班根據學生入學時間不同,分為聯考后即入學的小銘聯考班和校考后方入學的小銘校考班兩種班級類型。
【課程及學習內容】
按照不同學習周期,分聯考班、校考班安排課程
(1)聯考班
① 12.3日至4.20日為一、二輪復習,由點及點、點及面復習策略篩選并掌握考點,夯實重點。
② 4.20日至6.4日為第三輪復習刷題階段,由面及點復習策略查漏補缺,夯實重點,突破難點,全面掌握考點。
(2)校考班
①2.20日至5.10日為一、二輪復習,由點及點、點及面復習策略篩選并掌握考點,夯實重點。
② 5.11日至6.4日為第三輪復習刷題階段,由面及點復習策略查漏補缺,夯實重點,突破難點,全面掌握考點。
【班型優勢】
班級人數少,師生比例1:1.2;學生基礎相近,便于教學統一性和一致性;
【教學優勢】
銘博教育以其七大教學優勢,全面規劃助力藝考生文化快速提分,創立至今收獲不少來自家長和學生的好評,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員。
1、綜合考評基礎上,分包式教學模式。
入學后,按學生基礎、選報學科及分層分班教學,并依據學科基礎差異把學生分包給科任老師,從而落實“成績進步考評”中查漏有人補、學習有人善、責任有人擔的“三有”機制。
2、階段性任務驅動型學習方案
評定學生成績提升與否不在于基礎優差,而是以時間為節點,把學習總目標拆分成以“學習任務”為單位的一個個小階段性目標,來評定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3、設置精細化課程突出考點
選考、高考考什么課程設置就必須突出什么。銘博文化課老師依據《考綱》《考試說明》,精心整合高考考點,規劃重難點,研發出了一套完美的提分課程,匯編出了專門針對藝考生提分的《高考提分教材》。
4、名師+微評式的雙督促教學機制
為確保學生提分,銘博文化課做到了兩點:一是,名師教學,課堂準確講解高考考點,確保所學均為重點。二是設置了課堂周、月檢測式的“滾筒式”微測評體系,對學習結果及時查漏補缺,確保精準提分
5、尊重學生個性,重視心理呵護
課堂教學及日常溝通尊重、呵護學生心理,及時啟動心理干預系統,培養自信力、學習力及提分力,讓學生完成自我成績及品格的升華。
6、打造了提分規劃與高考志愿填報指導
一貫制的錄取指導體系:入學前-入學后-聯考后
7、優質的選、高考課程設置
根據“3+1+2”模式,合理設置語文、數學、英語(日語)三門主科目高考備戰課程,化整為零夯實基礎、強重點、破難點,確保知識存量遞增式加大。
【師資介紹】
銘博校長 呂建勝
呂建勝 字圣君,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青少年學業職業規劃師及志愿填報指導專家,銘博文化創始人、校長,曾連續6年參與高考作文閱卷并擔任組長,廿余年來,圣君老師以獨特高效的教學法,把40余名學子送進未名湖畔,清華園中。從事藝術生文化課教學十五余載,更是憑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精準的高考志愿填報指導把近千名學生送進清美、央美、國美及北京理工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華南理工等世界馳名的重點大學。
銘博語文名師
邱細彤
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銘博語文名師,曾任教市屬重點中學。教學風格耐心細致,善于因材施教,用分層分組方式引領學生在課堂內外提升語文素養,尤其擅長閱讀理解和習作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思維邏輯能力。針對高考“閱讀理解”題所提出的“四維度解構法”務實、高效,教學信條: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銘博數學名師
黃菁貽
銘博文化教務副校長、學參部主任、數學備課組副組長,被學生譽為比英語老師還更像英語老師的數學老師,性格活潑開朗,富有親和力,教學細心,輔導悉心,為學生搭建條理且清晰的數學模型,讓學生在模型框架內快速提分。正是得益于獨特的思維模型
很多有幸受教于黃老師門下的學子通過短短八十余天學習,數學成績由十幾二十分上升到了60多分、70多分甚至80多分。
【機構簡介】
銘博藝考文化課創辦于2018年,目前有廣州和杭州兩個校區“銘博取銘責博思,心懷遠方之意,旨在全心全意做最有成效良心的教育。基于藝術生的特殊性,銘博人本著以人為本,成績的宗旨,重考點重方法、重成績,追求“用好的方法拓展學生的知識增量,使學與教更便捷、更高效。”六年的砥礪前行,銘博在藝文培訓方面創造出了極具特效的教學機制,以“教你、陪你、逼你,像家人一樣用心”為校訓,以“有趣、有料、有效”為課堂教學原則,以“耐心、悉心、細心為課外輔導態度,立足高考,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從考生實際提分需求出發,打造階段性提分績效機制,業已為央美、清美華工、同濟等985、211、雙一流大學輸送了近1000名優秀學子
【學員風采】
獎勵頒獎
頒獎典禮
頒獎活動
【機構環境】
外部環境
操場環境
食堂伙食
宿舍環境
宿舍環境
生活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