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早申輪的錄取率要普遍比常規輪高,這是經過無數案例和數據的證明了,因此,很多學生都希望在這個階段完成自己的申請,早早拿到想要的學校offer。
而每年的12月中旬是ED申請的DDL,也就是說美本的早申階段還有不到一個月就結束了,如果想要在這個階段申請,但還沒有提交資料的小伙伴們,要抓緊時間了。
這個時候專業人士不僅可以幫你縮短準備資料的時間,還能幫你有效的提高錄取幾率,所以,請原諒我接下來的題外話 —— 25Fall早申沖名校,請聯系我們,包滿意的。
話說回來,雖然還有一個月才截止,但很多學校已經開始給學生發通知了,有人拿到了offer(恭喜),有人拿到了拒信(別哭),還有人則收到了被defer的消息(心情復雜)。
對于后面兩類同學,先不要失望,因為你還有機會再爭取一下,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小技巧,教你如何從defer盡快轉正,以及如何通過argue讓拒信變錄取。
被defer的意思是,你被學校當做了備胎,既沒有拒絕你,也沒有接受你,錄取與否取決于后面的申請情況,簡言之,看命。
如果你一直處于被defer的狀態,遲遲沒能轉正,意味著你不僅會失去這一所學校的入讀機會,更有可能錯失今年整個的申請季,面臨無學可上的尷尬境地。
因此,一旦你的名字被學校放入waitlist,你應該盡早做出回應,為自己爭取最大的主動權。
那么,該如何回應呢?
首先你要清楚一件事,被defer說明你其實已經滿足了學校的錄取條件,但學??傆X得還能找到更好的,就像你挑衣服一樣,看到一件還不錯的,先加到購物車,等找不到更好的再把它買下來。
defer的狀態就有點像衣服被放進購物車的狀態,所不同的是你是活的,可以通過與學校進一步的溝通讓自己被“提前買入”。
而溝通需要把握2個大原則:一是表達你對學校的傾慕,讓招生官覺得學校是你的唯·一,你也是學校的理想型,不錄取你,他良心難安。
二是讓學校感覺你一直在提升,一直在變得更好。這個也好理解,因為你的實力已經得到學校的承認了,那你變得越好,學校就越容易給你發offer。
因此,給學校發表白信,并不定期的向學校展示你的新成就,就是讓你從waitlist脫穎而出的兩個關鍵動作。(如果有同學不會寫表白信,可以聯系老師領取模板,添加老師微信weiliziAHL)。
說完defer轉正,我們再說難度更大的拒信轉錄取。
幾年前有一個特別經典的案例,一名叫Siobhan的17歲女生收到杜克大學的拒信,然后她十分勇猛的給杜克招生官回了一封拒信。
這一招“我拒絕了你的拒信,咱們開學見”的操作屬實是讓人驚嘆,當年這件事在網上簡直殺瘋了。
但顯然這樣的argue方式還是太超前了,再加上其中有小小的語法問題,導致Siobhan并沒有盼來反轉。
雖然這是一個失敗的案例,但如果你也收到了拒信,你該做和這類似的事情。
很多人錯誤的以為被defer可能還有機會,但被脆拒了,就該直接放棄,早點為ED2或RD做準備。這里有些誤區要說清楚:
第·一,根據美國大學的申請規則,一旦ED1被拒,你如果放棄argue,那你就徹底和這所學校無緣了,你將沒有常規輪再申這所學校的資格。所以如果你真的超級喜歡這所學校,真心建議你考慮清楚,要不要再為你的夢校拼上一把。
第二,那些成功的“拒轉錄”案例告訴我們,即使被學校發了拒信,你也有可能讓學?;匦霓D意。因為被拒的原因有很多種,有時候并不一定是因為你自身能力弱才被拒。
還可能是那些和你畢業于同一所高中的同學,有很多比你強的也申請了同一所大學,把你的名額擠掉了?;蛘呔褪菦]有明確原因,純粹是運氣差。
這種情況下,只要你的硬件條件達到學校的要求,你就應該去argue一下,嘗試讓學校重新考慮你的申請結果。
那argue的需求該怎么提呢?通過大量瀏覽那些“過來人”的經驗,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1 如果你收到的是言辭委婉,沒有給出明確拒絕理由的模板式拒信
大多數情況是材料沒寫好,讓招生官覺得你整體競爭力偏弱,被學校粗篩掉了。這樣的情況,你要在argue信里放大你的優勢,強調你對學校理念和價值觀的了解,以及你與學校的契合程度。
2 如果是有明確理由的拒信
這類拒信針對性強,常見的理由是專業不匹配、學術成績不夠等。你可以通過引入相關的新信息,比如你可以說:雖然你專業課沒學相關知識,但你參加了該領域的校外培訓或活動,系統的掌握了該領域知識?;蛘唠m然你學術成績不夠,但與專業相關的課程成績優秀,或你們學校整體壓分,導致成績看似很低,并提供相關的證據,如學校年級排名,學校整體成績情況等。
3 argue letter要把握好表達尺度
在措辭上,你肯定不能學Siobhan那樣和學校硬剛,但也不能過于卑微,顯得自己很沒自信的樣子。和defer轉正的love letter邏輯正好相反,你要就事論事、不卑不亢,簡單明確的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更容易贏得招生官的好感。
以上分別是被defer和被拒的常規應對方式,你應該這么做為自己爭取更多可能性,然而這些方法廣為流傳,也有越來越多的同學勇敢起來跟學校爭取。
所以,在“defer轉正”和“拒信轉錄”的“賽道”上,逐漸也開始卷了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defer轉正的成功幾率其實并不像網上說的那么高,這從每年各個院校的轉正率就能略知一二。
而拒信轉正的argue難度更甚,要知道,當年在看到Siobhan的“拒信”后,杜克的招生官可是認認真真的又回復了一封信。
信里語氣雖然客氣,但卻明言“在過去十年,杜克一共收到過500份要求重新考慮錄取決定的請求,而讓杜克最后做出改變的只有4次...”
那遇到這兩種情況,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在過去幾年里,我們幫助近百位同學成功實現defer轉正和拒信轉錄,基于與各大院校的緊密聯系,我們能夠掌握你想不到的信息差,更知道該如何與學校argue并感動招生官。
我們也有足夠的資源,能夠幫你在短時間內補足自己的短板,給學校提供你持續變好的有利證據。
那么,在接下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如果你是被defer或被拒的一員,你是否會為自己的夢校再做一次努力?(想要了解更多ED申請技巧,請添加老師微信WeiliziA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