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暨南大學始終扎根中國大地辦好華僑高等教育,牢記總書記囑托,在暨南園創造的良好條件下,港澳臺僑同學們在神州大地上卯足干勁、努力學習,與祖國同心、同向、同行,堅持“忠信篤敬、知行合一、自強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躬身篤行“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海外、五湖四海”的殷殷囑托。
——熱心公益,行走西部,用腳丈量祖國大地——
“我外公是一名退伍老兵,小時候我就常常聽他講述從軍時與戰友一起支援祖國建設的故事。外公對祖國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之情,早已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顆愛國的種子,從萌發到成熟,伴隨著我一路成長。”黃梓威來自中國香港,是暨南大學2019屆畢業生,今年作為2019年西部計劃志愿者前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從事1年基礎教育服務。
黃梓威在廣東省西部計劃出征儀式上
“并不是別人讓我去做這些事,而是覺得這事需要我,我可以去做,不求回報,只求問心無愧。”黃梓威也希望自己在行走西部的過程中,能對祖國大地更多一份了解、感受與深情,并把它們帶給更多香港籍的青年。
大學期間,黃梓威參與了一系列公益活動,感受到奉獻自我、助人為樂的純粹與快樂。他說:“或許我有著和大家不太一樣的初心——作為一名中國香港籍的青年學子,我迫切地希望自己在行走西部的過程中,能對祖國大地更多一分了解和感受,更多一分深情,迫切地希望自己能把這分感受、這分深情帶給更多香港籍的青年。”
黃梓威否認自己天生“熱衷”公益,拒絕外界過度拔高與解讀,他不斷強調個人的渺小,重申志愿活動中團隊的重要性,“志愿活動的路上伙伴是很重要的,他們會成為你堅持下去的理由之一。”他把參與公益活動視作一件自然而然的平常事,只是恰巧產生了這個想法,然后加入了不錯的公益機構,遇見了志同道合的一撥人,于是堅持了下來,一切水到渠成。
黃梓威在圖木舒克進行活動彩排
除了自身豐富的公益經歷外,黃梓威把做出這一決定的因素也歸結為暨南大學對他的影響,暨南大學不僅授予了專業知識,也培養了他思考問題的視野,“我覺得我們享受著這些良好的學習資源、生活環境,獲得的越多越覺得自己該多做點什么,西部計劃是個機會,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去發發光,改變一點點世界,這樣就好。”
——社團活動多姿多彩,輕松融入內地生活——
組織社團迎新、策劃新一屆“僑生杯”比賽……還沒開學,暨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鄧子盛就已經在線上線下忙個不停。
和許多香港人一樣,高中畢業時,鄧子盛也面臨著在港升學的激烈競爭。中學期間對內地的探訪,以及內地高校的招生政策,讓他找到了“另一條道路”。
“讀高中時,我到北京參加了一個港澳學生交流團,感受到內地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讓我萌生了來內地讀書的想法。”鄧子盛發現,廣州離家不遠,學費相對香港優惠,“來這里讀書是一條很好的出路”。一番考慮下,他決定開啟他的內地升學之旅,進入暨南大學學習。
入學之后,鄧子盛很快就融入了校園生活,加入了社團聯合會和學生會等組織,為港澳臺僑學生提供服務。組織節慶、籌辦比賽、向學校建言獻策……盡心盡責的工作獲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今年5月,鄧子盛順利當選為暨南大學新一屆學生會副主席。
鄧子盛在暨南大學
為港澳臺僑學生組織的活動中發言
“最近我還在想,怎么能讓更多的內地學生,參加到我們港澳臺僑生組織的活動里來,”鄧子盛說,圍繞內地生和外招生之間的融合,他這個學生會副主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學生之間,應該更多地融通合作,這樣社團氛圍會更好,迸發出的創意也會更多。”
鄧子盛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許多社會實踐活動。過去的幾個假期里,他已經跟團走過了延安、紅旗渠、井岡山。“在參加行程之前,我曾經疑惑這些旅行會不會‘又紅又專’。但實地參訪才發現,這些旅行讓我們觸摸到了祖國的傳統和根本。前輩們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鼓舞著我們向未來進發。”
“中國是全球最 大經濟體之一。香港的經濟離不開祖國,香港的文化也離不開祖國。”鄧子盛表示,“一些香港人心里對內地多少還有偏見。我想說的是,百聞不如一見,香港學生可以把握機會,多多到內地來看一看。”
——就業創業路途豐富,建設灣區大有可為——
今年6月底,剛剛走過畢業紅毯的“95后”港籍學生施嘉祖,現在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業青年中的一員。
讀書期間,施嘉祖經常在粵港澳三地奔走,從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創業機會。“我發現,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加速推進,很多港澳同學愿意留在內地。很多內地企業對港澳求職者也有需求,這就是我們創業的空間。”
在暨南大學WE創空間,創業團隊正在辦公
今年4月,施嘉祖正式注冊了屬于自己的公司,和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同學一起向港澳求職者和企業提供人才輸送方案,目前已服務了不少港澳青年。
施嘉祖作為學生代表發言
“我覺得自己來內地學習、來內地創業,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內地社會很包容、很友好,也給予了我們這些創業的年輕人很多機會。”他說,“歡迎大家到內地來,到大灣區來,相信這里會給你們帶來精彩又難忘的體驗。”
——篤志勵行爭創未來,發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這一年,暨南大學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廣大港澳臺僑學子踴躍參與由學校組織的優秀學生訪港訪澳社會考察、知名企業參訪、鄉村振興調研等系列活動,廣泛融入社會交流交往與創新創業實踐中,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發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增強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
中國車,搭乘中國速度
為讓同學們切身感受“一帶一路”倡議下國內經濟的蓬勃發展,學校組織師生前往長春實地考察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如今“中國中車”已成為中國創造最閃亮的名片,正積極參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
馬來西亞僑生林馨薇說:“作為在東盟的最 大進口國,馬來西亞已日益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東南亞首 選地。我切身感受到祖國綜合國力的強大,希望未來在兩國友好合作中,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中國橋,感受中國工程
港珠澳大橋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首 次合作共建的“超級工程”,標志著中國工程建設的新高度,開啟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新時代。在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之際,港澳臺僑學子一行登臨大橋參觀學習,親身感受建設者們的創造精神,領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時代意義。
中國澳門同學張子峰認為,澳門想要提升綜合競爭力,跳出地域限制,港珠澳大橋無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條件和機會,大橋的通車能有效地刺激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希望暨南學子
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
好好學習、早日成才
將來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