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位中醫愛好者,曾發文自述他10年的自學中醫心得:
【我的臨床實踐】
關于實踐問題,對于業余愛好者,缺乏醫生處方,很多藥店可能不讓抓藥。這也正是困擾我多年,以致10年前最終沒有繼續學下去的原因之一。但是現在淘寶網上,什么都買得到,藥材又便宜,質量又好(我是買散藥、自備小天平,自己在家里配藥的),網上論壇里還有很多學友互相交流,更有大量的現實生活中求醫無門而渴求網診的網友。只要好好學習,根本不愁實踐機會。
【對中醫的感悟】
學中醫是一條很艱難的路。需要悟性,更需要濃厚的興趣、強大的動力和堅強的毅力。我前前后后學了三年有余,自知不過剛剛入門而已。現在是中醫的沒落時代,但是民間藏龍臥虎,借助于當前發達的網絡交流,一股新生代的力量正在崛起。
學好中醫,終生受益。不僅利己利家人,對于廣交朋友、對于你的事業和生活(心態放寬一點。不要指望靠這手藝掙銀子,就純當作業余愛好和生活需要),都會有很好的幫助。而且中醫是一門美妙的藝術,高明的處方像一首首優雅的小詩。那種潛心思索之后靈機乍現所帶來的美感,以及幫助他人解決問題后那種成功的喜悅,不是任何粗俗的物質享受所能夠替代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中醫的人越來越多,想要學習中醫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尤其加之良醫難尋,通過中醫的指引,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愿望,會越來越強烈。
總之,一句話,自學中醫,不求治病救人,但求保重自己,守護家人的人會越來越多。
除了上述作者分享,還有許多網友介紹到:
“我也是自己在自己身上學中醫。三年前自己得了胃癌,全切。從醫院回到了家里,自己就再也沒有找醫院大夫看過,因為沒有胃,吃他們開的藥不舒服。再一方面,十幾年來自己的親人朋友和同事絕大部分在醫院看的都走了。自己買了個通絡的機器,買點自己能吸收的藥,又學了些中醫書,現在自己感覺非常好,一切指標正常,每天走一萬多步。有點毛病自己一調理就好了,感覺古老中醫學真的很偉大。”
“我也在自學中醫,曾經拉肚子吃不下飯,住院看病醫生給開的中藥吃完更吃不下飯,一氣之下自學中醫,看藥方,給自己配藥吃,能吃飯了而且不拉肚子了,
學會中醫給自己調養身體沒問題,中醫真是國寶太神奇了,喜歡中醫!
”
“學習是種樂趣,關鍵時能救命,但我學的時間不長,醫術不怎么樣,就是為了家人,自己。”
“
我也在自學,成功治愈了三年失眠,覺得很開心,興趣越來越高。
”
“
我也是自學中醫的,時間也較長了,做中醫推拿19年。
近五六年,我修正骨,針灸,現在也努力系統學習中醫,上個月學完溫病學。
這些年,有病都是自己解決的多,也能幫助一些朋友,我將繼續學下去。
”
“碎片時間學習中醫。醫院沒治好的病,倒讓自己給自己治好了。現在醫療市場化,套路太深,大家都懂的。”
02
隨著經濟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工作壓力不斷增大,“生活方式病”正日益成為當今公眾健康的威脅。WHO(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影響健康的因素中,個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占到54% ~60%。
早在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宣布:“健康生活方式就是健康的基石。”其2015年發布報告稱:每年全球有3800 萬人死于不正確的生活方式,其中有 1600 萬人屬于過早死亡……相關政策不止一次呼吁居民行動起來,合理膳食,吃動平衡,維護自身健康。
而在生活方式的調整過程中,中醫學養生的原則可以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中醫能很好地適用于人體自身以及相關自然、社會環境變化時,生活方式諸方面的協調,更有利于系統的持久和穩定。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局長王國強曾表示,中醫藥突出預防保健功能,使用方法簡便,其維護健康的理念和方法符合健康觀念和醫學模式轉型的新趨勢,蘊含著解決人類健康問題的寶貴智慧。
在人口老齡化、慢性病進入井噴狀態的當下,我國人群疾病負擔持續攀升,如何提高醫療效果、降低醫療成本成為全社會的焦點話題。中醫藥作為我國原創醫學,具有使用方法簡便的特點,成本相對較低,能節省大量經濟資源。
知乎上一個網友分享:據我幾年來的觀察, 學習中醫的與一切交給醫院的患者,生存壽命和質量差別極大。有的病人完全依照醫院標準流程過一趟,1-3年內要么掛了,要么奄奄一息。我家人純粹中醫路線,兩位老人比我認識的所有病友好了不知道多少。
平時經常給家人把脈,出現小問題自己立即解決,覺得搞不定的及時找高手,絕大部分問題都能自己解決。省錢,病人身體又好,平時與常人無異,你說學中醫好不好?
還曾有一個普通的女患者,被病痛折磨許久,是中醫給她打開了人生另一扇窗!病愈后便愛上中醫,還走上了中醫的道路。她說學中醫的人最幸福!中醫治病,也治心,既關乎到個人,也關乎到國家。不了解中醫就是身在寶山而不自知。
@“拈花老夏”也曾表示,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聽科學的忠告總是必要的,但也更應該多了解生命與自然的聯系,多了解一些我們身體運行的密碼,多學點中醫,萬一科學與120車都不在身邊呢?這時,恐怕只有中醫能救得了你。
尤其是當下疫情期間,許多人對健康有了更深刻的體悟,相比于金錢名利,失去了健康,就真的失去了一切。在疾病面前,在家人生病面前,那種無力的挫敗感也刺痛著許多人的心。
一位樓主在貼吧里表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經過此次疫情有三個忠告和大家分享:(1)鍛煉身體,別得病!因為你生不起!(2)多陪父母,盡點孝道!你對父母怎么樣,孩子將來對你就怎么樣!(3)學點中醫,少生病!
為什么勸大家學點中醫呢?最起碼的,在居家隔離期間,可以從飲食、起居、運動、情志等方面做到順時而養,幫助家人調理身體,增強體質,抵抗病毒。甚至可以根據新冠預防公布的藥方,幫家人配藥,進行防治。
業內還曾舉過一個例子:
一位博士生媽媽,她的孩子病了,反復發熱和咳嗽,被醫生確診為肺炎。掛號、排隊、輸液、吃藥、發燒、嘔吐……孩子的病情雖然有所好轉,但卻總是咳嗽。醫生給孩子開了匹多莫德,說能增加免疫力。雖然藥不便宜,但是她還是咬牙給孩子買足了三個月的量。可吃完藥之后,孩子還是時不時就生病。
這位博士媽媽開始自我懷疑:作為母親,難道我做的還不夠多,不夠好?到底怎樣才能讓孩子擺脫這種死循環?難道我的寶寶天生比別人差?
后來,在朋友的提醒下,她試著帶寶寶找了一位老中醫。吃了大夫開的方子,又經過了一個月的調理,竟慢慢從面黃肌瘦變得面色紅潤。這位媽媽沒想到自己曾經忽視、甚至是輕視的中醫,竟然解決了孩子的健康問題。于是她決定從零開始學中醫,為她的孩子和家人。
所謂“為人父母者不知醫謂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謂不孝”,如果我們大家都是普通人,去好的醫院可能要很遠,要排很長時間的隊,到頭來可能還反復治不好,自己難受,家人難受,還耽誤工作,耽誤掙錢,那不如防患于未然,學點中醫。能力強大的,還可以懸壺濟世,幫助更多人。
今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長壽將日益成為大眾的普遍追求。假如人人學點中醫,融入日常生活,不知會有多少悲劇可以避免?不知會有多少國人得以健康長壽。
全民自學中醫,真的有那個必要。甚至于說,要好好活著,學點中醫很必要。好的生活,首要應是懂點中醫的生活。
好在如今人們對中醫越來越關注,學習中醫,保健養生已經成為時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