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竹知葉日本直考是一家充滿生機活力,擁有新鮮血液,關注日本留學,以直考為特色,進行日本本、碩、博進學申請咨詢,可與日本眾多語言學校、私塾及大學對接,同時提供簽證辦理,旅行住宿等綜合一體的咨詢服務機構。這段時間有網友2022年想到日本留學,在好學校培訓網上留意到竹知葉日本直考,聽到接受過服務的小伙伴反饋不錯,也想要報讀申請,但想再看看往期學員們的風采究竟如何?為此,小編收集了一些學員訪談實錄,接下來一起不妨一起來看看~
學員訪談實錄——
大學院:
①聶同學(東京工業大學 工學院 情報通信系 修士)
因為我對日本文化感興趣且之前自學過日語,所以想來日本讀書深造。當初在國內,當想像未來自己會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時候,IT工程師出現了。這是因為我的本科選修課也有編程課,在課上用Python進行簡單的物理模擬計算讓我覺得很有意思,讓我認識到自己對編程很感興趣。此外,聽說人工智能這方面未來將是熱門領域,所以覺得IT公司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工作機會會很多,這讓我覺得在另一種國家學習生活也是有前途的。
于是通過b站了解到了竹知葉日本直考,通過他們的介紹,后來報了塾進行輔導學習,2021年3月開始跟著學專業課。塾里的課對我的幫助很大,它讓我這個過去從未接觸情報學的人對情報有了基礎、全面的了解。但不同的學校考試內容差異很大,這部分差異需要自學來彌補。在自學的道路上,我要感謝塾里老師們的幫助,他們給我推薦了很多易懂的教材,同時也在課下耐心解答我的疑問。
由于前期準備比較充分,筆試較為順利。面試的話是日語和英語相結合,我的口語不太好,多虧了面試前塾里的日本老師不厭其煩的指導,讓我在正式面試時基本能夠正常發揮。
最 后想說,一定不能太過分逼自己,被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所壓倒,“屈心而抑志“的路是充滿痛苦的,也注定走不長遠,不要等走了很長一段曲折的路之后才發現,自己才是最重要。
②陳同學(早稻田大學 經營系統工學科 修士)
在國內的考研失敗,讓一直對日本文化感興趣的我產生了去留學的想法。我的目標是統計學,所以最開始想報早稻田大學基幹理工的數學應用數理專攻,因為我看這個研究室是純理科,既研究統計學,又研究應用數學、情報等。但經過前輩對該學科的解讀,我認識到還是應該選擇既適合我又比較能把握難度的學科,所以最 后選擇了經營工學。
我是從3月才開始找留學中介咨詢,最 后經過多方位比較之后選擇了竹知葉日本直考,通過那里老師的詳細介紹后就決定報塾并準備筆試,直到5月底我收到了早稻田筆試取消、進行線上面試的通知,這讓我松了一口氣,緊接著6月初我完成了志望理由書和研究計劃書的相關內容,并成功出愿,最 后7月5日我參加了早大的面試。這樣算下來,筆試我準備了3個月,面試中的口述試驗我準備了1個月。
因為疫情所以筆試改成了口述考試,整體難度不算高,但由于時間比較短,幾乎沒有太多的反應時間就要作答,所以還是很緊張的。由于我前期緊跟塾里的公共課及班課認真學習并備考,遇到不懂的及時問,竹知葉的老師們都很親切,一直不厭其煩地回答我的問題并給予正確的出愿指導讓我短時間內完成,還隨時關心我的備考情況,再加上結合塾老師總結的做題技巧又繼續做了兩遍的過去問,所以基本覆蓋了口述考試的問題,直到考完后我覺得自己有80%的把握合格早稻田。
最 后想對后輩們說:我們常常把自己逼入絕境,固執的認為已窮盡所有可能,但只要有一天努力活著,人總能“絕處逢生”,來到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新境界。
③趙同學(大阪大學マテリアル生産科學専攻)
我是大三才決定要去日本,所以很快考了N2并開始準備托福。但由于基礎不好一直沒有取得較為理想的托福成績,浪費了很多時間。那時候只糾結于托福上面,沒有試一試更容易考高分的托業,如果不報考東大的話,理工科對于其他學校,托業750分以上就基本已經夠用了。
21年3、4月份的時候我開始給教授發郵件,目的是知會教授我要參加夏季考。其中搏了一把給阪大的教授發了郵件,意外地得到了回復,并得到了留學生推薦入試的機會。雖然我的托福成績不高,但由于口語很好,教授告訴我可以拿到推薦名額,但必須先讀研究生。所以我在語言學校還沒畢業的情況下,在6月份直接進了教授的研究室,成為了一名研究生。
一個人備考很艱難,所以我在20年年底開始咨詢日本留學機構,后來網上找到了竹知葉日本直考,經過那里老師們的分析之后打算報塾。在塾里主要是對數學、專業課(材料力學、物理力學)這三門課進行學習。老師很專業、很耐心,幫了我很多,成為了我合格的助力。這個過程是艱辛的,加上我前期特別糾結語言成績,還好有前輩們的點撥讓我及時把學習重心放到了專業課上,所以讓教授看到了我除了語言之外的優勢。
最 后,我想對想來日本考學的后輩們說:盡早規劃、展現優勢、敢于爭取!希望大家都拿到自己心儀學校的offer!
④尚同學(東京大學大學院 工學系研究科 電氣系工學專攻)
本人畢業于國內雙非一本大學理工科專業,托福82分,日語n2 179分,本科期間績點GPA 2.96/4,本科畢業后10月赴日,次年6月報考了東京都立大學系統設計研究科電子情報系統工學域及東京大學工學系研究科電氣類工學專攻,8月參加考試后,9月兩校均合格,選擇東京大學,來年4月入學。因為國公立大學理工科較少有冬季入試,特此提醒大家千萬珍惜夏季考試的機會。
日本的理工科專業不是很注重出身學校,所以不用太糾結,而要把精力放在數學和專業課上。我經常使用《大學生弱點克服》系列的微積分和線性代數,輔助以國內的考研高數輔導書進行基礎復習。對于復變函數等國內不考的內容,我個人是看的日語教材,以マセマ系列為基礎進行復習。
英語成績建議提早一年考出來,這樣后期不至于太辛苦。托福或托業都可以,但是有些學校只收托業不收托福,所以大家要根據自己的目標院校做好選擇。
在這里我也要感謝竹知葉日本直考的老師們給予我的幫助和鼓勵,在我考學的路上一直鼓勵我,輔助我進行出愿材料準備,做到萬無一失。在自己考學的這條路上,我不是孤獨的一個人,一幫老師們支持著我前行,給我打氣,謝謝您們!
最 后,我想告訴大家:目標院校的合格,不是逆襲,而是我努力的結果。所以希望大家都可以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不輕言放棄。
⑤王同學(東京工業大學 大學院 機械系 エネルギーコース)
我本科畢業后在上海的一家設計院就職,工作一年后想著跳槽更好的技術崗,可技術崗還是要看專業和學歷的,尤其在上海很多技術崗的學歷門欄很高,所以就想反正還年輕讀個研深造一下,將來挑戰更好的崗位。后來因為看到了一篇公眾號的文章就關注了竹知葉日本直考,和那里老師溝通之后覺得老師對目前狀況分析的很到位,進而報塾也認識了塾的老師。套磁郵件、出愿材料、研究計劃書和面試,塾里老師都幫我好好把了關。
考試的話,東工的答題卡就是4張白紙,每張都要寫科目、題號和考號。所以要自己分配好紙的使用空間,我當時做材料力學的時候就差點寫不下最 后一問。建議平時備考刷題的時候養成好習慣,卷面要保持整潔整齊。
總體來說,我的備考計劃還是很好的,首先是N1和托福都出分了才來的日本,節約了很多時間。然后在私塾里上了2輪數學課后再開始專業課的備考。最 后刷過去問沖刺。中間寫郵件聯系教授、查論文和準備面試也都是按計劃一步步走。一切都是計畫通り。不太好的地方我認為我選擇保底院校的時候,就只關注了考試本身的難度,忽略了考試時間的安排。我是連著3天考了東工筆試、都立筆試和都立面試。第二天考都立筆試的時候分上下午兩場,下午考試的時候已經筋疲力盡了。
最 后,希望有意愿來日本求學的大家能夠做好規劃、練好日語,要有自信和毅力,堅持下去,一定能成功!
學部:
①周同學(東京都立大學)
我是2019年來到日本,偶然之中在知乎上面看到了一篇竹知葉日本直考發布的留學相關文章,通過溝通了解到了塾的輔導模式,后面在塾老師的幫助之下,進行多方面篩選,報考并參加20年年初的校內考,并于4月開始就讀于東京都立大學系統設計學部機械系統工學科。
我的英語成績是在國內考好的托福77分,留考用的是6月的成績680分。感覺只要留考分過了650的話都不太可能書類被刷。所以不用對留考分數過于執著。在書類+校內考的考核總分1400分里面試只占200分,書類和筆試不相上下。但按重要程度來說筆試更重要。
個人感覺筆試不是很難,刷個幾年赤本問題應該不大,尤其是數學個人感覺還挺簡單的。筆試備考的話我前前后后大概準備了3個多月。面試的話有三個教授,時長在十分鐘以內。主要被問的問題有“報考學校的理由”“選這個學科的理由,具體想學什么”“學完這個專業以后想做什么”等等。重點是體現出“やる気”。
最 后,希望大家在備考時心態放平、注重效率。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
②張同學(東京工業大學)
我是于20年11月來日本留學,21年年初參加東京工業大學校內考,于同年4月入學東京工業大學環境社會理工學部。每天的學習生活既充實又開心。
和國內相比的話,這邊能夠自主選擇的空間會比較大、課程內容也比較豐富。且周圍同學都非常自律,同時激勵了我。
再說說我的備考過程吧。我是來日前就開始備考了。有一次知乎上面查找資料無意中看到了竹知葉日本直考發的一篇文章,覺得說的很有道理,于是就和那里一位老師進行了線上溝通,感到了該老師的專業性和真誠信任,于是在老師的介紹下,20年4月成功報了塾,每個老師的授課水平其實都很高,我自己以前沒有當過講師也沒什么真實體會,現在到了自己給學生講課的時候才發現他們是真的猛。雖然每個老師的教學風格都不太一樣,共通的一點是他們對于分析解題的思路這一點都很重視。并不是單純地只是說為了做出這道題目而做,而是讓學生明白在做這道題目的時候需要用哪些知識點,包括整個思維的流程應該是怎樣的。
東工校內考分為筆試和面試,筆試最重要的是數理化,要著重準備;面試的話形式比較固定,主要會讓你朗讀或者默讀一篇科技類的材料,然后針對這篇材料問你幾個問題。之后針對志望理由展開提問。
最 后,我想對想來日本考學的同學們說:既然我們選擇了留學這條路,就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要什么,尤其是像我們這些遠離家人獨自在外的,更要對自己負責。考學并不是一條好走的路,既然做出了決定就盡力走得問心無愧吧。
服務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