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姊妹四個,出了三個會計,每當有人到我家找張會計時,總會從屋里跑出三個,供其選擇。我們長年累月套著護袖、佝僂著身軀,如雕像般在那堆積如山的賬簿、雪片般的報表中跋涉,很少有節假日、娛樂活動。耳濡目染,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投下會計是個“苦行僧”的陰影,對該職業深惡痛絕。
外甥去年高考,填志愿時的宗旨是:決不當會計,他的“智囊團”卻要求其報考長江三角洲圈內的財經院校,結果還是學了會計。他因心里一百個不愿意,所以“身在曹營心在漢”,總想復讀。
一轉眼,放寒假了,他來我家玩,我與他促膝談心:他卻一臉地不耐煩。可還只能是硬著頭皮聽我說:俗話說:“干一行,怨一行”,我干了20年的會計,雖然苦點、累點,但還是很喜歡這個職業,有種“痛并快樂著”的感覺。因為這個行業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只要你肯苦心鉆研、孜孜不倦地學習,它能給你施展拳腳的舞臺和飛翔的翅膀。我認識幾個會計,因單位效益不好,工資都發不全,就一心撲在學習上,在考取CPA后,紛紛到深圳等地去闖蕩,都干得不錯,有的已做了財務總監,是會計行業使他們擺脫了困境,生活步入良性軌道。
我也曾經想出去“走走”,可當時條件不成熟。隨著會計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與國際慣例的接軌,我參加了考試,學習、考試,失敗,再學習。我一路跌爬滾打、千辛萬苦地走過來,驀然回首,已人到中年,但感到很充實。
目前我國有1200萬會計人員,我們不缺會計,但缺會計人才,缺乏高層次、國際型會計人才。所以你必須在學好會計專業的同時,多考取一些資格證書,要利用暑假到事務所實習,理論聯系實際,迅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的水平,以提高就業競爭力。記住,機會只垂青于有準備之人!
看到外甥在專心地聽我說話,我又繼續說:從“網易”身上掏出435萬美元,被稱為“集體訴訟先生”的美國律師事務所,今年又將“中國人壽”推到被告席上。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到海外上市的今天,“訴訟風波”已不容回避,面對訴訟,“法務會計”的作用不容忽視。歐美國家在上世紀末已提出“法務會計”概念,在我國“法務會計”才剛剛起步,需要你們去大展宏圖,填補空白。這時,我從外甥眼里看到了一種久違的光芒。
臨走時,我將家里收藏的《中國財經報———財會世界》、《財務與會計》、《走進會計的日子》拿給他,讓他回家后看看“會計人語”、“家園漫步”等欄目,感受一下會計氛圍。幾天后,我接到外甥的電話:“二姨,謝謝你!透過會計看似枯燥、忙碌的身影,我了解到他們萬花筒般豐富的內心世界,體會到會計人的酸、甜、苦、辣,感悟到會計人‘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與誠實守信、愈挫愈勇的韌性,這是一個團結、奮斗、充滿激情、睿智的集體,我為能走進這個大家庭而感到驕傲、自豪,我一定好好學習……”
掛了電話,我欣慰地笑了,仿佛聽到了他鏗然前行的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