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式英語的使用問題,國人目前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是贊成使用中式英語,認為它是國際英語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時代變化的真實寫照,應給以寬容和肯定;另一種是反對使用中式英語,認為它是一些人對英語使用不熟悉而造成不合乎英語習慣的一種表現,應受到指責和排斥。據網絡媒體統計,贊成使用中式英語的網友有七成,而反對使用中式英語的網友只有三成。這兩種不同的意見正反映出人們對于中式英語使用的不同認識和態度。
事實上,當今世界除英國人用的英式英語和美國人用的美式英語外,還有澳大利亞人用的澳式英語、法國人用的法式英語、南非人用的南式英語、印度人用的印式英語、日本人用的日式英語等,這些區域性變體都各自具有語音、詞匯和語法上的特點。帶有漢語特征的中式英語近年發展非常迅猛,這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語言是時代變遷敏感的反應器;中式英語繁盛的背后是中外交往更加密切、中國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
總部位于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的“全球語言監測機構”(GLM)則從全球視野和英語發展的角度給予了中式英語熱情洋溢的高度評價。GLM負責人保羅·佩亞克稱:中式英語正在促使英語產生深刻的變革,大量的漢語詞語進入英語,成為英語新詞語主要的來源,比率可達20%,超過任何其他來源。
美國《紐約時報》、英國《泰晤士報》等主流媒體對中式英語曾作過報道,并給以了正面的評價;它們認為,中式英語的產生伴隨著中國的崛起,是中西文化相撞的火花,是中國文化話語權有所提高的表現。加拿大《多元文化周刊》有一篇文章甚至認為,帶著濃厚東方色彩的中式英語給國際英語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外國人了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打開了一扇窗,并將更多的中國語言文化元素注入世界多元文化之中。
前不久,美國教育服務考試中心(ETS)的執行副總裁沃爾特·唐納德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說:“如果中式英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學術界和高等教育中,ETS將把中式英語融入托福考試中。托福考試將真實的反應高等教育中的變化和發展與國際語言的變化。”他認為中式英語值得學界關注和研究。
中式英語是一種客觀存在,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它呢?筆者認為著名學者周海中教授的觀點很值得參考。他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曾表示:人們應該以寬容、客觀和理性的態度對待中式英語,而不是指責和排斥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生存法則對中式英語同樣適用;不過它的優勝劣汰,也需要給以正確的引導和科學的調節,這樣才有利于語言的健康發展和人們的溝通交流。他還指出:學生應學習使用現行的標準英語;有關部門應協助規范中式英語的運用;而作為一種中外文化交融中出現的獨特語言現象,中式英語仍將以不可逆之勢在指責與寬容中繼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