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號,涉訪涉訴信訪典型案例心理分析研討會在北京政法職業學院會議室召開,會議由北京公益法律服務促進會會長田玉璽主持,本次會議參與人員以心理咨詢師為主,并有數位律師及各級領導共同參與。飛迪曼心理咨詢中心有6位老師出席會議,并在會上與大家分享在信訪工作中的體會與感受,做出重要發言。
大會開場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主任醫師羅小年教授發表《上訪人員相關個性問題及因對策略》的主題演講,就個性特征與個性障礙進行介紹,為大家分析了偏執型個性特征的特點及因對策略。
(中心馮宣東老師和陳卓見老師合影)
1
中心人物情緒疏導
飛迪曼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師竹建麗做出主題發言,介紹實際工作中的某個典型案例,深入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為表現、壓力、情緒狀態、溝通方式等等,對該案例的輔導方法選擇進行了詳細的分享。竹老師充分利用了團體治療的優勢,快速鉚釘中心人物,疏導情緒,以點帶面,上訪人員相互說服,自我開導。在團體治療中,須快速判斷中心人物,并施加干預,這樣既能穩定中心人物的情緒,又能避免群體情緒被激發。現場輔導有代表性的當事人,等于同時輔導了有相同問題的其他人,起到了以點帶面的示范作用,即共情一人可以一般化其他人的問題。
(竹建麗老師做出主題發言)
當事人都帶著現實的難題過來,但往往又夾雜著各自的情緒問題,其情緒問題越嚴重,現實難題就越不容易解決。咨詢師能做的只是在情緒上給予疏導,要適時傾聽、理解,使其有能力在現實層面思考問題,因為只有冷靜的思考才是快、有效的問題解決方式。然后,身處困境中的當事人往往很難保持冷靜和理性,咨詢師需要隨時剝離開情緒因素。只有恰當的陪伴當事人,增強他們的自我功能,才能減輕當事人在應對現實問題中的心理干擾因素,從而以更清晰、更寬闊的視角和更輕松的心態來解決現實問題。
????????????????????????????????????????????????????2
信訪工作中咨詢師角色優勢
引入心理咨詢師角色到涉訪涉訴工作中,對案件化解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查管理監督部副部長劉磊表示。劉處長指出需要加強與廣大心理咨詢師的配合,聯手齊力化解涉法涉訴信訪,同時提議希望能夠引進二次評估,從源頭上減少信訪問題,并對上次飛迪曼心理培訓師梁永存老師在檢察院對信訪工作人員做的培訓效果給與了高度評價。
????????
飛迪曼的馮宣東老師對上訪人員的主要心理特征進行了總結歸納,對上訪人員的偏執性、情緒性和集合性進行了深入分析。后對于心理咨詢師的工作態度和大家分享了工作中的體會:一、心理咨詢師需要保持客觀、中立、不評價的態度,這是心理咨詢師工作的基本準繩,在這樣的態度下,我們可以客觀的了解當事人的情況,幫助緩解情緒狀態,向理性狀態邁進,也相當于為其他信訪工作人員打下一個可供交流溝通的情景;二、咨詢師起到緩沖、粘結作用的工作態度,這種緩沖和粘結作用我們認為是涉訪涉訴工作中的必要條件之一,如果上訪人員和我們信訪工作人員形成對立的態勢,只會使問題走向復雜化,廣泛化,只會加深問題解決的難度;三、積極尋找上訪者的社會支持系統,了解、接觸上訪人員的社會系統,可以幫助我們找尋解決上訪事件的另一種途徑和可能性。
3
結束語
羅小年教授贊揚了心理咨詢師在信訪接待過程中所作出的的努力,肯定了心理咨詢師的專業能力。北京公益法律服務促進會副會長王越宏對各位老師和專家的工作表示感謝,并對下一步的工作做了一些設想:第一,要更加充分發揮心理組織、專家的特長,發揮他們的優勢,利用平臺建立更多的連接、更多的合作、更多的品牌,減輕法院的壓力,增加溝通的途徑,建立從內部延伸到外部的橋梁;第二,開展有效的合作,讓領域和品牌更突出,申報項目,提升影響力、合作共贏;第三,在加強交流與合作上,促進會發揮作用,建立更廣闊的舞臺,成立京津冀一體化,開展公益活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對于律師和咨詢師、人民調解員和咨詢師打造更多的工作對子,提供給公檢法進行選擇,在多種模式上進行合作,建立理想的團隊;第四,總結以往的經驗,提升工作水平,讓我們的工作能力達到一個高度;第五,計劃把典型案件整理匯總出成書本展現出來,把理論和實踐結合。
想了解更多關于的北京飛迪曼心理咨詢中心 案例心理分析研討會嗎?
現在進入【北京飛迪曼心理咨詢中心】招生主頁,就能在線預訂免費試聽名額,即可到校現場參觀試學,親身向各位名師請教心理案例心理分析 ,成功報讀還能申請好學校助學金,學費馬上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