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高考語文卷作文題是“在當下信息網絡與人工智能越來越發達的社會,人們獲取信息越來越快速,人們的問題會不會減少”。看看我校郭老師的視野和建議。
今年作文題和近幾年的比較,沒有太多變化,題型是新材料作文,素材貼近生活,要求還是體現學生的感悟與思考,內容言簡意賅,不在審題立意上設置門檻。這對于通過高三訓練的學生來說,會有一定的熟悉感,增加考場寫作的安心和信心,但真正要拿高分并不容易。
題型穩定,表易旨深
作文材料里所提出的問題內涵與思維方向十分廣闊,涉及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人類自身的未來發展,人工智能與人的發展的關系,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關系等。留給考生思考空間和角度很多,考生既可批判當下只重僵化識記,簡單承襲他人的弊端,也可闡述創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創新,既可談論人與AI如何自處,也可談論我們如何擁抱科技而又能超越創造,題目看似不難,但作文寫好不易。
注重思辦,著力創新
從表面上看,作文聚焦于科技發展應用背景下“有問題,就搜索”這一人人皆知且時時為之的常見現象,但作文關鍵在于問句“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這就是引發學生對“多與少”“得與失”的思辦意識,生活中,搜索操作容易完成,但創新思維無法替代,表面的“問題”少了,但深層的“問題”卻會更嚴重,這實際是引導學生發現社會問題,探索解決良方。這種探索既是科學精神的體現,更是著力培養學生探索性、創新性的思維品質。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既要做好基礎知識的傳授,更要培養學生的能力素養。
題以載道,文以育人
教育部教育考試院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題力爭以文育人、以文化人,鼓勵學生在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厚植情懷、錘煉品德、激勵創新。學習的目的在于育人,今年高考作文題的主題方向呈現的其實就是緊扣時代脈搏,注重立德樹人。針對“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就是將學生的角色從“課堂中的人”轉換為“社會中的人”,這就體現了語文教學引導學生關注時代的發展態勢,語文的功能不僅要傳授知識、提升素養,更要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邏輯思辨的能力。今年全國1卷作文考題既富涵人文意蘊,又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真正達到了題以載道,文以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