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是高校畢業生求職高峰期。據了解,去年全國畢業生人數猛增,創下727萬新紀錄,被稱為“史上難就業季”,而今年,2015屆畢業生總數將超過2014年,達到749萬,就業壓力繼續不減。記者走訪多場招聘會發現,不少應屆畢業生都想找一份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同時,也有部分大學生由于所讀專業不符合就業期待或者迫于現實壓力選擇先就業后擇業等原因而選擇跨專業就業。
廣州番禹區人才辦李先生表示,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相當嚴峻,畢業生在就業時不要被專業束縛手腳,就業后脫離本專業的現象很正常,建議大學生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的職業。
近三成畢業生 選擇跨專業就業
面對持續走高的畢業生人數,不少畢業生不僅對薪資要求趨于理性,在就業崗位選擇上也不要求專業對口。去年畢業的小鄭告訴記者,她學的是文科專業,專業性沒有理工類那么高,所以找工作的時候只要適合專業擦邊的崗位她都投了簡歷,有些對專業沒有特殊要求的崗位她也投了簡歷,目前她在一家外企做銷售工作。
有關專家分析,畢業生跨專業就業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專業自身的客觀原因,即高校專業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導致學生畢業后憑本專業不好找或找不到對口工作。第二,學生的主觀因素,有的學生對本專業的工作不感興趣,或沒學好本專業,致使自己專業能力不強而找不到工作。
根據麥可思201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3屆本科和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分別為69%、62%,均與2012屆(分別為69%、62%)持平,略高于2011屆(分別為67%、60%)。其中,2013屆本科畢業生選擇與專業無關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占33%,其次為“迫于現實先就業再擇業”占25%。高職高專畢業生選擇與專業無關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迫于現實先就業再擇業”,均占29%。
能夠人盡其才就是對口
去年畢業的小蔡學的是園林設計專業,目前在一家外貿公司做英語翻譯工作。她告訴記者,她覺得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天賦,所以不想從事專業方面的工作,而她喜歡的是英語,在大學期間就經常兼職做翻譯,所以畢業找工作她的目標也很明確,就是找一份翻譯工作。
有關專家表示,畢業生應盡可能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是否適合自己,主要看自己的特長能否得到發揮。這個特長有時并不一定指所學專業,還包括其他素質。能夠“人盡其才”,也是“對口”的工作。區人才辦李先生也表示,就業后脫離本專業的現象很正常,畢業生不要被專業束縛手腳。很多企業需要的是具備基本職業素養的大學生,而不是專家和技術能手。所以畢業生應該大膽嘗試其他專業和行業的崗位應聘。
跨專業就業要 做好充分準備
廣州番禹區人才辦李先生表示,擇業不一定要求專業對口,但跨專業就業前要做好充分準備。首先,畢業生要充分認識自己,清楚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等特點,才能夠做出適合自己的職業選擇。其次,收集職業信息。在確定了發展方向后,接下來就是收集與該職業有關的信息,了解該職業的具體情況,伺機而動。再次,要做好迎接挑戰的心理準備。跨專業就業面對的是與所學專業無關的陌生領域,肯定會遇到一些問題與困難,要做好遇挫的心理準備。后,要加強學習,積極主動去學習新領域專業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這樣,才能逐漸適應新工作。
有關專家表示,選擇跨行就業的畢業生要早做準備,通過媒體宣傳、學長介紹等途徑調查研究新領域的技能要求,盡早利用實習、兼職等實踐接觸真實的工作環境,使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都與之匹配。
跨專業就業要展示 與崗位的匹配度
高校畢業生在跨專業就業時由于專業不符,經常會吃閉門羹。那么,高校畢業生在跨專業就業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呢?
在一家大型企業擔任人事經理多年的黃小姐告訴記者,用人單位關注的是求職者是否能夠勝任該崗位,“專業是否對口”并不是單位用人的決定因素。有些企業之所以看重專業背景,關鍵是在無法衡量求職者真實能力的前提下,力求規避用人風險。
黃小姐表示,高校畢業生除了在業余多充實自己所希望從事的跨專業崗位知識之外,在應聘時也要注意展示自己能力與崗位的匹配度。她建議,高校應屆畢業生在應聘跨專業崗位時,應該把自己對于所應聘崗位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來,由于沒有相關專業的優勢,所以求職者就要突出自己超越專業的匹配度,讓面試官覺得你與該崗位的匹配度很高,這樣才能提高被錄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