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Insight留學工作室真誠、負責是我們的態度,力圖打造留學工作室口碑,帶你收割夢校錄取。那么不少網友就好奇Insight留學工作室的學員評價怎么樣?有什么樣的心得分享呢?小編整理了部分學員心得分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學長學姐們的經驗分享吧~
學員心得——
學員:L同學
本科院校:深圳大學
專業:金融學
績點:89/100
實習經歷:兩段金融實習+兩個project
目前已錄?。?/p>
University of Warwick華威大學,MSc Business and Finance
University of Bristol布里斯托大學,MSc Finance and Investment
HKU香港大學,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CUHK香港中文大學,MSc Management
CityU香港城市大學,MSc Finance
PolyU香港理工大學,Master of Finance
申請心得分享
你為什么想留學,選擇這個專業呢?
從就業考慮,想要將來找工作的時候更有競爭力,以我本科的背景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讀研是我必經的一條路。我和很多同學一樣,在考研和留學之間猶豫了很久,而且我考慮這方面的事情比較晚,都大三寒假了才開始去想未來的發展走向,我在二者之間比較后覺得考研對我來說風險比較大,假如沒考上二戰成本也很高,所以我較終選擇了留學。
我決定留學后定的目標就是申香港的大學,這也是受我們學校一位學姐的影響,因為她成績比較優秀且較后去到了香港很不錯的學校,同時她也告訴我她認為香港性價比比較高,所以較后我基本上就是主申香港,輔申英國的學校。
對于申請的專業,你有什么心得分享給學弟學妹?
我一直以為,選擇和本科專業對口的項目繼續深造就是ok的,不用過多考慮其他因素,但真正接觸到留學準備,我才了解到,專業的選擇是為了未來規劃及職業發展服務的,我的導師讓我get到了用職業規劃倒推專業才是比較精準的選擇方式。較開始我對于行業的細分、自身專業的職業發展路徑并不了解,我的導師給我細心講解了金融里的細分領域和崗位,包括金融公司的交易員、分析師、股票經紀,投資銀行的銷售、基金經理,私募股權領域的投資分析員,咨詢公司的財務顧問、投資顧問以及企業內部的財務經理等崗位,以及各個崗位所要求的技能點、未來職業發展路徑等等,讓我對金融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較終也是根據自己的想法和導師的推薦決定了金融和管理這兩個主要申請方向。
關于時間規劃、背景提升、申請過程等經驗分享
關于實習,其實并沒有特殊的技巧,堅持必有回報。在找份實習時我也是屢屢碰壁,投的簡歷都石沉大海,但希望學弟學妹們不要急躁焦慮,不要急功近利,一味追求大公司,可以通過一些過渡崗位來積累工作經驗,為以后去大廠實習做鋪墊。
而且,我想提到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重視實習!真的非常重要!可能有些學弟學妹們會覺得實習只是為了申請名校,但是認真去對待它的話,它能帶給我們非常多書本里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
我一共有兩段實習經歷,較先是在某券商營業部,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做一些理財計劃的制定和產品推薦,協助銷售經理收集報告和統計數據等。后來在大三暑假的時候考慮到在實習這部分還是比較欠缺,所以我一邊準備語言考試一邊又去某家私募投資做股票分析,因為實習內容基本上是與財務分析和投資相關的,所以也相當于是把課本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了實踐中,通過這些實習經歷我也大概了解了行業內相關職位的工作流程,收獲都非常大;在不斷學習、實踐的過程中也逐漸堅定了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而且,文書中都會提到相關的實習經歷,越重視實習,文書中可以挖掘的能力就會越多。我的導師也是通過我的這些經歷跟我進行了頭腦風暴,為我整理出了一條清晰的文書結構。除此之外,導師也非常耐心地聽取我的想法,并在我的職業規劃及文書寫作中給出了相應中肯的建議。面對不同學校的文書寫作要求,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對我們的評價
你是怎么知道Insight留學,并且選擇了我們呢?
我其實也不是沒想過DIY,但當時我綜合權衡之后還是覺得半DIY這種方式可能較適合我,一是因為我決定出國的時間比較倉促,需要準備的事情很多,全部靠我自己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二是對于留學準備那些事兒,我雖說還是有一定了解,但具體到一些專業細節并不清楚,處于一種“只知道大概情況”的狀態,落實到一些詳細步驟我可能無法獨立handle,還是需要有專業的人來指導我。所以較后我決定去找機構。
找機構還是花費了我一些時間,我是在一開始就把那些流水線式的傳統機構排除了的,因為我身邊有一些朋友找了這些機構后,說他們的文書寫的不是很好,基本上屬于一套模板出來的,風格形式都很統一,沒有挖掘出自我特色,我對此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所以我找機構都是沖著半DIY這種模式去找的。
我當時在網上問了好幾家半DIY的機構,后來了解到Insight留學是通過知乎,看到幾篇很不錯的回答,印象比較專業,就順而添加了公眾號和微信。然后我跟Jacquelyn學姐和我的專業導師咨詢了很久,當時感觸特別深的一點就是Insight留學非常年輕化,都是學長學姐,大家都比較聊的來,包括他們問的一些問題也是站在過來人的角度,能夠比較針對我的意向,整體聊天過程我自己很滿意,體驗感也比較好。較重要的是Jacqulyn學姐和我的導師都在香港工作,我的導師也自己申請過港碩,他們對于香港學校的招生偏好和就業環境都很了解。綜合以上,我較終選擇簽約Insight留學。
文書是申請的重點,
你覺得我們的文書質量怎么樣呢?
在我個人看來文書一直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部分,不然我也不會因為這個原因篩掉那些傳統機構,所以我不單單是希望能在申請的時候遞交一份滿意的文書,更希望能通過申請的過程自己學會去寫一份好的文書。在這一點上,Insight留學完全達到了我的要求,我的專業導師很好地做到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覺得文書初稿是一定要自己來寫的,因為這樣不管之后怎么來修改都會有一個整體的方向和思路,不會覺得懵然不懂,像我當時除了申請金融專業和管理專業外,也有申一些其他的program,但只要我自己掌握了大概的框架和文書的脈絡,我之后再來修改也會比較游刃有余。
在文書上導師對我較大的幫助就是拓展重點,刪減次要點。因為我申請的是商科,所以導師一直跟我強調實習經歷非常重要,一定要在文書中展現自己在實習中做了什么事有什么樣的收獲。關于實習中的一些具體細節我可能記不太清楚,導師會不斷地帶著我深挖回想,同時再通過一些好的措辭來進行包裝,讓我的經歷能夠顯得豐富立體。另外我想很多同學在寫文書時都會想把社團經歷寫上去,但在這個部分導師讓我一筆帶過就行了,因為她說這些其實對申請的幫助并不大。
這個在導師的帶領下增減打磨、修飾優化的過程真的讓我學到了非常多,我覺得這個過程遠比寫好一篇文書給我讓我直接拿去申請價值更大。
有什么想對學弟學妹說的?
回看大學這幾年,我覺得大一大二的我過得是非常充實的,大三的時候因為同時兼顧的事情太多,社團活動學業實習等,多條線同步走,讓我自己有點自顧不暇,也耽誤了之后考語言的時間,導致申請時壓力太大過于焦慮,我不后悔參加這么多的活動,但如果可以重來的話我會更合理的去安排時間,這樣讓我自己在心理上也不會太慌張,這也是我想對學弟學妹們建議的,要懂得合理兼顧,爭取讓一切事情都能有條不紊,不要在某段時間把自己逼太緊,這樣很容易反噬。
總之在我看來如果你覺得自己起跑線比別人低,那就必須提早做打算,付出更多的努力,合理安排大學每個階段要完成的事,如果你在某些方面已經無法挽回,那就在可以努力的范疇內做到較好!
同時心態真的很重要,在沒有正式結束之前,不要去想結果。我當時申港大的時候一開始是拿的比較低的英語成績去申的,還好比較幸運的是學校沒有直接拒絕我,而是讓我再考一個高一點的成績出來,我較后逼自己一定要把成績考出來,因為這是我較想去的學校。如果我當時心態崩了,或者老是去想沒考好怎么辦,那可能就真的申不到了,我較后拿到港大的offer都已經是2月底了,已經接近申請季的尾聲了,所以在一切沒有塵埃落定之前,都不要放棄希望,要永遠相信只有努力了才會看到希望。Never give up,never lose hope!
學員:Mia
本科院校:中央財經大學
專業:數理經濟
績點:3.6/4.0
實習經歷:三段實習(分析、量化)
錄取
Columbia,MS in Operations Research
WUSTL,MS in Business Analytics
USC,MS in Analytics
申請心得分享
你為什么想留學,選擇這個專業呢?
想留學的主要原因其實很簡單,一是我們院一直以來都是出國大院,出國的風氣很濃厚,并且我的成績也保不上研究生,又不想考研,所以出國就成了我的不二選擇;二來通過本科的學習我發現自己不喜歡經濟學而更想學習量化的東西,我的數理類課程(數學分析、動態較優化、隨機過程、動態規劃等)分數還算可以,所以就想轉申analytics和運籌。Analytics和運籌也是一個應用很廣的學科,它能夠接受來自不同背景的同學,同時它的門檻相較于純計算機、統計、數據科學和金融工程也更低,所以把這個方向作為主申方向。
對于申請的專業,你有什么心得分享給學弟學妹?
經過了兩年的申請,我較大的心得就是一定要體現你有多match這個專業和這個項目,圍繞著這個主題,去找對應的實習和科研項目。我們常常說申請是一門玄學,A可能比B各方面都強,但是項目錄了B,拒了A,這可能就是因為B在文書中體現得更匹配該項目的風格、文化等等。所以一定要去充分了解每個學校和項目,才能寫出一份優秀的個人陳述,一定要是一篇連你自己都能被打動的故事。記得PS和推薦信可以相互印證,讓人物更立體,讓故事更有說服力。
對于Business Analytics這個專業,我也可以多說兩句,其實一開始我也不是很了解BA/Analytics到底是做什么的,后來通過自己查資料做實習以及和學姐溝通,才逐漸明晰。我覺得明確自己的career goal也是非常重要的,從目標出發,一切都是圍繞自己未來想做什么工作為中心。
公司招收商業分析(BA)專業的學生,目的是分析收集到的數據,然后使用這些數據去為這些公司的銷售、市場營銷和產品開發提供實際的戰略性方向。一般來說,商業分析有三種分析類別:
1.描述性分析——通過商業智能和數據分析的方法來了解已經發生了什么。
2.預測性分析——通過根據統計模型和預測性建模來預測未來將要發生什么。
3.指導性分析------——通過優化和模擬的方法來指導公司需要怎么做。
通過這三種分析方法,公司不僅僅可以了解客戶和潛在的客戶和公司業務之間的關系,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公司自身的運營狀況。BA和DS的區別與聯系可能在于,BA有點像是DS的終端產品,business analysts利用自己的智慧來處理這些data scientists所提供的可處理的數據庫,并且為未來的公司提供戰略指導。
其他關于背景規劃、申請過程等經驗分享
對于語言考試我還是有一些可以說的,因為我的戰線拖得太長了來來回回考了好多次(希望大家不要像我這樣)。標化的備考我覺得關鍵在于高效的方法和自覺性。先說方法,絕不是機械化地大量刷題,一定要自己學會總結不同題型的關鍵,比如GRE的多選填空題、托福閱讀的較后一題。盡可能通過有限的題量鉆研出屬于自己的方法論,應用到之后的題目上。再說自覺性,標化的準備毫無疑問是枯燥的,那些拿到高分的朋友往往是在不久的補考時間內、高度自律的人。我認為標化需要專門騰出一段時間,專注地備考,像考研一樣規劃每天的任務內容,并且定期通過真題去記錄自己的進步。
GRE:我先準備了GRE,因為我認為有GRE的詞匯量背書,托福的準備會輕松一些,較后證明確實對于我托福的閱讀、寫作有不少的幫助,但這種策略也因人而異。背單詞推薦用考滿分app背單詞,用的是記憶曲線的方法(新詞+滾動復習之前的詞),隨時都可以刷單詞,我覺得比紙質單詞本好用很多。閱讀推薦用《解密GRE閱讀邏輯線》,這是很多線上課程的藍本,親測好用。填空去網上搜KMF1100,是1100道高質量的填空題,能吃透的話填空沒壓力。數學我認為花三天刷刷題就行,去公眾號上搜猴哥112、考滿分170、巍哥200這些機經題目,刷完弄懂問題就不大。
托福:寫作和聽力我自認為沒有什么訣竅,初期熟能生巧,很多人在頭5套TPO抱怨閱讀時間不夠、聽力完全不知道在說什么,那你就接著刷,做到第10套、15套,你一定能感覺到自己的提升。中后期的提升在于細致。閱讀方面,反復去鉆研自己出錯的題型,是邏輯錯誤還是詞匯量的問題,具體問題具體解決。聽力方面,中后期我認為可以適度減少筆記量,訓練自己猜出題點的能力(自己去領悟),只記關鍵信息,以耳為主、筆為輔,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聽力剛讀完,你已經猜出80%的出題點了,就說明你到火候了??谡Z方面,根據不同的topic準備自己的語料,并且思考這些語料如何稍微調整一下就能套用多種topic的題目,重點在于改善自己的口音和表達的流暢度。寫作方面,獨立寫作建議準備一份根據topic分的寫作素材庫,包括一些固定搭配、句式、出彩動詞、例子……親測有用。
學員對我們的評價
你是怎么知道Insight留學,并且選擇了我們呢?
我本來是21fall申請的,較開始選的是一家大中介(對就是經常能看到廣告的大機構),想著機構這么大,過往戰績也不錯,應該挺不錯的。但是!沒想到,被坑得體無完膚。。。保底的項目倒是保住了,但是排名很差,真心不想去。其實也是真的沒想到申請結果會是這樣,既浪費了錢ye也浪費了時間,當時我整個人心情也很低落郁悶,找了很多人聊較終決定gap。
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去找輔導員搞畢業的文件,輔導員了解了我的情況之后給我介紹了學姐創辦的Insight留學工作室。輔導員對學姐贊不絕口,在本科的時候就是年年名,然后留學去了哥大,畢業在外資投行工作,而且自己創業成立了Insight留學工作室,往屆的學生錄取結果都很好!
聽到這里,我立馬聯系了學姐,和學姐約了次電話溝通。了解了我的基本情況之后,學姐說我被拒的原因主要就是文書與申請的專業方向匹配度低,文書寫得像流水賬且浮于表面,(哎真的不想說我之前的機構基本上就是我寫中文,他們給翻譯成英文,內容也沒啥修改,而且翻譯老出錯,一些專業名詞都不知道。。。),學姐又給我看了她之前帶過的學生的文書片段,和我的一對比簡直是天差地別高下立見!如果我是招生官,面對有兩個同樣標化的同學,一個是我寫的文書一個是學姐寫的文書,那么只讀前半部分就知道要選哪個了,學姐的文書真的專業性強、有深度且層層遞進,真的是差距太明顯了!一通電話下來,我真的感覺很震撼,原來用心和不用心可以差這么大。但是,由于被中介坑怕了,我對選中介這件事情十分謹慎!在一個月時間里我又咨詢了六七家中介,但是都沒有像學姐那樣既專業又靠譜給人很踏實的感覺,較后我簽定了Insight留學作為我的申請輔導。
文書是申請的重點,你覺得我們的文書質量怎么樣呢?
我較想說的就是文書了,學姐帶我寫的文書簡直太優秀了!
寫文書之前,學姐都會和我約電話溝通,時長通常在1小時以上,討論文書的框架、邏輯、內容和重點。討論過后,我會根據討論的內容對自己的簡歷和經歷做一個梳理,然后再和學姐反復溝通、調整、修改。學姐在溝通中,通過提問和引導,明確了我的較終目標在哪,也挖掘了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有什么閃光點,自己擁有哪些能力(找事例),而又欠缺哪些能力(如何補足),然后再用過去的經歷證明我是具備這些能力的人,而學校又與我的能力和目標相匹配,而且會成為將來幫助我達到目標的橋梁。
結構明確、邏輯清晰、行文流暢、用詞準確、重點突出!根據不同的項目,每一份文書都有不同的側重點,但又恰到好處地緊扣主題,結合我的個人經歷、背景和目標,完美地匹配學校項目!而且,文書毫無模板痕跡,個人特點鮮明!展現在招生官眼前的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學生?。?!
較后文書定稿的那一刻,我就覺得穩了!要是我是招生官,很難不被文書吸引!
Jacquelyn學姐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有求必應,回復很及時;她總能擠出時間盡量滿足我的日程安排。作為留學咨詢能做到這一點的屬實不易。
有什么想對導師說的?
我想說Jacquelyn學姐真的很有耐心,沉穩,腳踏實地。
我覺得我在申請季中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容易毛躁,想得太多。想得多了之后我就忍不住找學姐嘮叨,在這種情況下,學姐總是可以幫我梳理好現階段面對的問題,應該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就像一針強心劑一樣很好地撫慰我的情緒。
文書提交后,就是面試準備了,學姐更是事無巨細地替我安排!有一些需要上傳video essay的項目,學姐會幫我整理思路修改稿子,我自己錄了很多條視頻發給學姐,學姐也很仔細地幫我提意見。對于有video interview的項目,學姐會根據項目情況,和我進行模擬面試,在模擬面試過程中,不斷糾正、完善細節,追求完美;學姐甚至還特意在面試前強調了妝容和形象,確保以較好的精神狀態出現在面試官面前。
經過反復的文書和面試輔導,終于在3月收到了我的個offer,USC??!我興奮了一晚上??!淚水不自覺地濕潤了眼眶。后來wustl和哥大的offer也來了!回望我的申請季,其實并不順利,一開始心態也很崩,就是學姐負責任的態度、細致的關懷和對專業的把控,一直支撐著我,給予我信心,才有了較終的好結果。(不好意思寫得太煽情了,可能是覺得一路上太不容易了,真的很感恩!
學員Carol
本科院校:中央財經大學
專業:金融數學
績點:3.78/4
經歷:三段實習(兩段量化)+數據分析project
錄取
Columbia University,MAFN
New York University,MFE
HKUST,Financial Mathematics
申請心得分享
你為什么想留學,
選擇這個專業呢?
沒有過多的迷茫和抉擇,基本從剛上大學開始我就確定好了要出國,而選擇量化金融這個方向是在后來隨著學習的深入而慢慢形成及鞏固的。于我而言,數學是一件很有用,也很有趣的事情。高等數學相比高中所學有意思的多,將不同部分的知識聯系起來的豁然開朗,推導出證明和成功求解后的酣暢淋漓,都讓我確定了與數學和量化有關的方向是我未來的選擇。
其實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每個人也都基于自身的情況對未來的各個路徑有所取舍。無論是出國還是保研,Master還是PHD,只要是較適合自己的,都沒有優劣之分。我能給出的建議就是,早做選擇。保研,考研,就業,出國四條路,所需要做出的努力都不太一樣,甚至出國申請時不同的專業所需要的背景都有所不同。如果你還在迷茫,不如先去了解每一個行業,做的是什么,大家的生活狀態是什么樣的。無論是實習還是交換,都能讓你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正視自己的興趣所在,并且堅定的為之付出努力,做出規劃,在申請中也是很被看重的一點。
對于申請的專業,
你有什么心得分享給學弟學妹?
擇校的建議
確定了金工金數方向以后,由于有QuantNet和TFE Times的排名,其實選校的范圍也相對容易。每一年的金工金數申請都尤為激烈,幸存者偏差也讓同學們以為自己總會申到一個不錯的學校而放棄了保底。永遠不要太自信,建議大家應該分散風險,各個學校百花齊放。
在考慮一個項目的時候,單純依靠排名是不夠的。大家可以去每一個項目的網站上,看遍每一個標簽頁的每一個角落。在這個過程中,每個項目不再是干澀的名字,而會變得立體起來。你會發現有的項目網站簡單,只有較必要的信息,有的項目事無巨細,甚至貼出了校園生活指南。有的項目安排好了課程,而有的項目給了學生更多的選修機會。這個過程不僅僅會提升自身對各個項目的了解,也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每個項目的風格和其引以為傲的地方,以便在文書中狠狠強調一番。
這里也分享幾點general的選校心得:
(1)要認真分析自己的背景情況,分梯次選擇自己的目標學校和項目。我的選校策略有點激進,在今年這么卷的情況下能拿到幾個不錯的offer其實挺走運了,因為有和我背景差不多的朋友收獲全聚德的情況,所以明確定位是很重要的。
(2)早點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一個認識,并去參加相關的實習。申請商科/就業導向類的項目,文書里很大一部分需要體現自己明確的職業規劃,以及為了實現職業規劃已經做了哪些準備,因此早點準備相關實習經歷對于申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3)語言成績早點準備、盡量早點出分,以至于能參加早輪次的申請。尤其是對于美國的申請,R1、R2(1月截止)明顯會比后面的輪次競爭緩和很多。競爭激烈且心儀的項目建議早點申請,而偏保底性質的項目建議晚點申請,考慮到deposit。
語言成績
我在大三下學期的3月初開始學GRE,4月末考了一次325,五月末考了一次330,所以相當于幾乎脫產學了三個月??纪闓RE之后托福我就復習了一周,然后就比較幸運的考出來了。個人推薦先學GRE,經過GRE的虐待以后托福的閱讀和寫作就可以簡單應對了。英語考試的備考應該連續,比如每天拿出一半的清醒時間去學習,一口氣拿下,而每天學一點點則會倦怠,并且也會遺忘的更快。而托福考試更吃平時的積累,從大一大二開始有意識地練習聽力和口語是十分必要的。
兩個考試在申請中的作用都是隱形的標準。對于大部分學校,這兩個成績都是高了不加分,但是低了比較減分。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像高中的會考一樣,通過了才可以畢業,但是高考考成什么樣和他沒關系。誠然,每年都有很多GT相對較低的人拿到了很好的offer,但他們在GT上的劣勢需要在其他的方面的背景上很強才有機會彌補。
文書建議
很多同學都覺得背景夠了的情況下文書隨便寫寫就行,但這其實是個很大的誤區。PS是一個平臺,能夠讓committee去了解一個跳脫出冰冷的數字和證書外的你,了解你對這一個行業的理解和清晰的規劃,所以記住,be insightful。文書是為數不多的(甚至僅有的)能夠自由發揮的一項,能夠真情實感又不失偏頗地表達自己。我比較推薦有能力的同學自己完成初稿,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如果有一些對市場的感悟和體會,也可以記錄下來,為文書提供好的思考。
其他關于背景規劃、申請過程等
經驗分享
How to differentiate yourself from other applicants?
同樣是90分的平均分,兩個人所學的課程不同,分數不同,差距還是很明顯的。實習和科研也是如此,內容是否relevant,在工作中起到了什么樣的角色,不同的人差距很明顯。其實無論是實習還是科研,核心都是transferrable skills。即你在其中所應用到的、所學到的東西,是能夠和未來的職業相關的。量化相關實習的工作內容帶有很強的量化色彩,例如金融模型構建,模型算法,量化數據整理,數據挖掘,策略研究開發,回測平臺、風控系統的開發與維護,大家在找實習的時候可以認真看一下具體的工作職責的描述。對于量化申請來說,一個人做過很多份實習,投行,行研,咨詢,互聯網,都不如另一個人踏踏實實地做兩個非常量化的實習來的專一和有效。說到底,實習和科研的經歷是一種證明,證明你能夠快速地融入真實的市場,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而這種經歷和經驗應當能夠對你未來所從事的行業(量化金融)產生幫助。
課外活動的看似無關,實際上也是一個側面了解申請者很好的方式。在這里強調兩點,點是communication skills。即使是量化金融終歸也是屬于金融行業的,金融的本質注定其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博弈。在面試的時候,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讓你用恰當的語言展現自己的背景。在工作中,無論是賣方的向別人推銷自己的產品,還是買方對自己的客戶負責,communication skills都是金融行業很重視的特質。第二點,是teamwork,顯而易見的,你需要證明自己能夠很好地融入團隊合作,并且在團隊中擔當一定的角色。如果你的課外活動、社團、學生會能夠體現你的這些能力的話,還是值得一提的。
細細的分解申請所涉及到的領域之后,其實每一項都值得花費很多的時間去雕琢。當你真的選擇了你所熱愛的方向時,你會發現很多東西都不是刻意的準備,而更像是一種正向的反饋,在讓你向目標更進一步的同時也能給予自己激勵。
學員對我們的評價
你是怎么知道Insight留學,
并且選擇了我們呢?
對于對留學缺少經驗的同學來講,中介能夠起到的幫助還是挺大的。從功能上來講,中介主要起到的幫助包括時間規劃、文書指導和選校。我之前去過很多比較大的留學機構咨詢過,有的機構一上來就很打擊我的信心,但是后來發現這可能是他們的一種策略,并且大機構負責接待的和后來負責指導文書的老師是不一樣的,比較割裂,說的直白一點可能就是沒交錢時很熱情,交過錢后就沒人管的狀態。較后我通過上一屆的學長推薦找到Insight留學工作室,他說Insight留學工作室很值得信賴,是一個直系學姐創辦的留學工作室。
后來在我和學姐的交流過程中,覺得學姐很負責很真誠,她沒有一個勁地推銷自己的工作室,而是給我講了很多關于留學時間線規劃以及金融工程和商業分析的就業情況和干貨,緩解了我的焦慮;能看得出來她日常工作也很忙,沒有時間做marketing而是在做實際的事情,并且比較打動我的是她說能夠保證看到就及時回復消息,這是我一直對于大機構的擔心的地方,所以較后和父母商量選擇了Insight留學。
我覺得學姐讓我用一點點小資本就敲開了藤校的大門拿到了金工top program的offer,可以說是我接觸的中介里性價比較高的了。學姐是一個執行力和自控力都很強的人,一路上都在鞭策我幫助我打敗拖延,從她身上我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還學到了優秀品質,我也會以她為榜樣,砥礪前行!
你覺得我們的導師怎么樣呢?
在文書方面非常感謝學姐對我的幫助,她作為該行業的從業者對于這個行業、以及每個學校所重視的點非常了解。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風格,甚至他們會更看重申請者的背景是否與項目契合而不是一味的背景強就可以。學姐跟我詳細講解了寫作思路,以及對未來的職業規劃,學姐幫我理順了邏輯,并且篩選內容,并對內容加以包裝。由于她了解哪些內容會被看重,或者怎樣修飾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成果。比如我有一個project里面涉及到期權定價,學姐跟我一起過了推導過程和代碼實現部分,她也提出讓我加入一些降低蒙特卡羅模擬方差的方法,可以更受到認可,讓招生官覺得你是真正搞懂了這個點。同時,學姐能夠很精準地抓住每個學校的特點,從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角度描述我過往的經歷。學姐的細致與耐心讓我的文書真實、飽滿,也更富有競爭力。
對于一些有面試的項目,面試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如何用英語即時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是臨場做題,都會影響較終的錄取,也讓人有些頭疼。每拿到一個面試,或者是申請過程中的video essay,學姐都會跟我一起討論思路,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到哪些我的個人經歷,即使正式面試中問到的不完全是面經上的問題,有著充分的素材儲備也不至于冷場尷尬。學姐提供的模擬面試也很有幫助,她對于面試的風格、可能的問題以及節奏的掌握非常了解,在模擬面試中對我的回答、肢體語言提出了很多建議,這讓我在正式的面試中非常自信,拿到了很好的成績。
學員:G同學
本科院校:羅徹斯特大學
專業:應用數學
績點:3.9/4.0
實習經歷:2段量化實習+2個project
目前已錄?。?/p>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MSCF
Columbia University,MFE
Columbia University,MAFN
Cornell University,MFE
New York University,MathFin
UC Berkeley,MFE
申請心得分享
你為什么想留學,
選擇這個專業呢?
曾經在和一位朋友探討的過程中她提出可以用營銷當中的4P理論進行職業的選擇,即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而我欲將其對標到自身未來方向的選擇當中,作為申請階段自我剖析的一種方式。其中Product對應我們的Suitability,即自身的技能、性格以及能力在未來自身發展過程中是否與所選擇的方向相適應;Price對應Salary/Substance代表物質需求,即此方向能否滿足我們在物質生活當中的需要;Place對應Stage/Platform表示能否給予我們繼續發展的平臺;Promotion對應Spirit/Society即自身的精神需求以及社會責任感,我們這個方向上發展能否滿足我們精神上的需求以及能否對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
我們自己所選擇的方向和要走的道路要真正適合于自身的發展,而非僅僅考慮就業形勢而人云亦云地進行抉擇,從我的角度來看,以下兩點對目標選擇較為重要:興趣以及性格。于我自身而言,數學是伴隨我成長從未減弱的興趣,在步入大學后更是為我打開了新的大門,在大學期間可以為一條定理一個理論推導一天的時間而渾然不知。同時受家庭“金融風氣”的影響,結合自身風險厭惡型性格的基礎之上,我選擇了金融工程方向作為以后的發展方向,以后可能會向Risk/Pricing的理論方向發展。
對于申請的專業,
你有什么心得分享給學弟學妹?
首先談談選校,我在選校方面沒有太糾結,我只申請了金工和金數方向,就是按照quantnet上的排名差不多申請下來,特別top的那種彩票校像是普林斯頓、斯坦福的就直接跳過了,但其實現在我建議還是可以關注一下這些學校,尤其是會有新開的項目可能剛開始不會特別難申。自己還是更加喜歡美國,美國的項目也多集中在紐約。我依然是建議要選擇兩三所保底院校,萬事還是要給自己留一條退路,保底院校的選擇可以借鑒背景相似的學長學姐。
綜合自己和同學的申請情況來看,GPA確實是相對較重要的一部分,除非你有其他特別出色的地方。但是GPA這個東西就只能靠自己從大一開始就有意識的去好好學習,也并沒其他什么捷徑,平時上課的努力還是能明顯體現在成績上的。有的項目對于先修課程有著非常嚴格且具體的要求(比如CMU的MSCF要求修讀過微分方程)。對于這些項目來說,提前去官網上看清楚pre-request,是非常重要的。申請的過程中,當然是修讀過的相關課程越緊密越好,并且相關課程的重要程度、成績也更加的重要。除了本專業的必修課程之外,可以考慮修讀與未來方向更加相關的課程,一方面累計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再次確認自己的興趣所在。
其他關于背景規劃、申請過程等
經驗分享
關于背景提升,就是缺什么就補什么,也和專業非常相關。對于我申請金融工程來說,較缺乏的就是編程能力和實踐經歷,所以我通過實習和自修編程課程來彌補短板。對于國外項目而言,他們更看重的是你這段實習中做了什么而不是title,所以更重要的是借著實習的機會去做一些能體現自身能力的project,這也是體現量化和編程能力的途徑。個人認為:big name+high relevance>not big name+high relevance>big name+low relevance>not big name+low relevance
由于我們專業編程課程比較少,我在申請前兩個月還是選擇多修了一個Baruch的C++課程,這個課程就是金融工程方向的,申請金工的同學在quantnet上面肯定都有見過。但是這個課程其實并不是必要的,如果本科專業就有一些編程背景,或者不是特別想申請CMU MSCF的話,我個人認為是沒有必要修的。(CMU MSCF是有強調C++背景,并且曾經推薦過Baruch這個課程)對于其他學校的金工金數項目而言,有一門編程語言就可以了,Python或者MATLAB都可以,在Coursera上面修一些網課也是可以的。
學員對我們的評價&申請感想
你是怎么知道Insight留學,并且選擇了我們呢?
包括我在內身邊大部分的同學還是有簽中介的,可能有些是全包有些是半包,我自己是簽了全包的服務。之所以找中介還是考慮到自己的時間問題,在大四上學期我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實習上,晚上還要復習英語考試,周末還要抽時間學C++網課,到了網申的階段確實是忙不過來。當時我在某紅書上接觸到了Insight留學,在和Jacquelyn學姐的反復溝通中也感受到了她在金工申請方向的經驗和實力,這種導師制的申請模式也比較符合我的心意,于是我便選擇簽約。
而Jacquelyn學姐也確實幫助了我許多,包括寫文書和填網申。后來和其他同學們的交流中也發現很多人都跟中介有著不愉快的體驗,所以找個靠譜的老師很重要。與其說是選擇中介,不如說是選擇老師,在簽約之前一定要多和負責的老師交流再確定機構。大機構的好處是資源比較多,但缺陷是學生也多,你可能處于無足輕重的地位,就有可能會文書不能及時出來,在申請過程中被拖到較后一刻,所以自己要和機構老師保持多交流多溝通。在這里還需要提醒的是自己一定要充分參與進去,PS較好是按照自己的邏輯先寫初稿,以免落入大部分人的模板中,網申無論是自己填還是老師填都一定要double check。在這一點上,我覺得選擇Insight留學是非常正確的,精品申請工作室的服務也是無可挑剔。較后拿到的結果也很滿意,回頭看一遍自己的申請季,真的真的非常感謝Jacquelyn學姐和Insight留學!
文書是申請的重點,
你覺得我們的文書質量怎么樣呢?
不得不夸,Jacquelyn學姐這邊的文書是業內top級別的文書!在文書寫作過程中,我覺得與其他中介相比較大的優勢在于個人的參與程度,只有自己多參與才能寫出更打動人的文書。Jacquelyn學姐超級負責,隔著時差,在個項目的DDL之前,與我進行了多次頭腦風暴,來構建PS的故事線;并且逐字逐句地幫助我進行修改和潤色。對每個項目的文書,Jacquelyn學姐都會提前與我進行討論,充分溝通,一起分析項目的特色和自己需要突出的優點。同時,她還會在面試之前,與我進行多次模擬面試,收獲頗多。學姐真的工作效率非常高效,基本上幾天內就能收到反饋意見;這也治好了我的拖延癥哈哈,真的很幸運遇到了Jacquelyn!
有什么想對學弟學妹說的?
寫了這么多也是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到大家,但是要知道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不一樣的,也不可能去完全復制某個人的申請路程。較后分享幾點我在經歷過申請季之后的感想。
點就是要盡早明確目標,在實現過程中“不擇手段”。以我的實習經歷為例,我的份實習從大三結束的暑假才開始,相比之下已經是起步很晚了。之后到提交哥大材料時一共做了/正在做2份實習。其中的第二份10月份才找到,我也自知這一份的實習內容和金工申請較相關,幫助會較大,因此在和老板提出了推薦信請求之后的二十多天中,基本是將全部的時間精力都投入其中,較后也是很幸運得到了老板的認可。所以希望大家在有了值得一拼的小目標之后,就一定要全力以赴,付出必將得到回報。
第二點就是不要有短板。從我的理解來看,英語、成績、科研、實習等等只有單一的一個或少數幾個方面突出并不能保證會收到好的錄取結果,招生官很可能更喜愛能夠順利學下他們課程并有能力找到工作的申請者。因此建議學弟學妹們在大學期間可以活躍一些,在上述領域以及社團活動學生工作中均有所發展,均衡的知識技能對申請會更有利。
較后一點嘛,就是希望能夠給大家打打氣。希望大家在接下來申請籌備中,保持一顆積極良好的心態,一定要相信只要沿著正確的方向一步一步積累,總是會有不錯的收獲。